淝河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21 17:19 来源: 怀远县淝河镇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在淝河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党委副书记、镇长 丁琳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淝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顺利开启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体做了以下七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成果一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随着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和国内部分疫情的发生,我镇第一时间开展重点人员摸排,充分利用“一组一会”、“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开展全面排查,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共摸排境外返乡人员35人,重点地区返乡人员398全部建立台账,实行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返乡人员管控措施,做到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杜绝输入性传染。二是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加强重点场所、区域防控,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和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杜绝聚集性传染2021年全镇实现无一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战略成果。三是推进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为保证我镇居民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大力开展新冠疫苗宣传工作,线下通过逐户走访登记、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线上通过电话联系、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倡导疫苗接种工作。为保证接种过程安全、有序,成立由镇党政班子成员镇村干部共同组成的疫苗接种专班,合理有序的组织接种为进一步提高接种效率,镇政府全面压实责任,镇直各单位各部门与学区、卫生院、派出所协作配合,做到全面告知、热情服务,同时做好遮阳、通风、防雨、防暑降温等防护工作物资供应为接种人群提供了矿泉水牛奶、面包等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程疫苗接29609人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1年底全镇预计全年收入3710万元(含上级补助),2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28万元,其中红星村最高达130万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争取资金2900万元建设资金累计实施红星村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县级资金1000万元实施中黄村等5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其中马路村骆湖中心村获得全市前10名的好成绩。2021省级美丽乡村季圩村已获批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二是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累计争取资金1.14亿元新建130公里道路,其中新仁路被上级交通部门评为“农村四好公路”示范路,争取资金200余万元修建改建了张家大桥、马庄桥、宋圩桥、杨圩桥、贾巷桥。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达到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了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的目的。累计投资近700万元新建3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16个,投入资金735万元用于改善21个村卫生室建设,目前已完成16个村卫生室建设镇级客运中转站和镇区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岭集村水毁桥梁重建项目已完工三是重点项目取得实效累计实施7个批次的土地项目,涉及季圩等10个行政村17个自然庄,土地复垦总面积1564.4亩;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项目),涉及20个行政村,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149.05亩。总投资13亿元的蚌埠民用机场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目前已完成组卷报批工作,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206国道扩建项目,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

(三)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农业基础逐步夯实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生产水平,积极推进旱改水”,八小水利工程建设清淤20条大中沟新建24座农维修542眼机井完成投资1196万元太平、陈庄、南海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完成中黄灌区改造项目;胡圩村等8个村实施2.9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争取配套资金4250万元投资99万元的仁和、庙东小农水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仁和、滕湖、河嘴等村完成土地深耕1万亩,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济主体的培育,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试点推进南海村综合种养200和滕湖百亩玫瑰花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小麦“一喷三防”赤霉病防治,每年约防治15万亩次。适时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测土施肥采样,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保障。积极申报糯稻产业13000亩、高质高效水稻产业5500亩补贴。打造特色水果产业水蜜桃220亩种植基地和白花玉石籽种植基地。特色产业金丝皇菊喜获丰收,双孢菇蘑菇产业发展迅速,众一鑫专业合作社各类瓜果蔬菜畅销江浙沪。

(四)以巩固成果为抓手,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圆满完成全建档立卡贫困户1910户5135人全部脱贫的任务,贫困发生率从原始的5.7%下降为0,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4年0.23万元,上升为2020年贫困户人均收入1万元左右。教育扶贫:累计教育资助4326人次,资助资金509.6万元。医疗扶贫:累计投入资金194.7万元保障贫困人口参合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54.7万元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470人次;危房改造:共完成危房改造691户,其中贫困户389户,累计投入资金835.2万元。安全饮水:累计为贫困户安装自来水2846次,保障供水质量和供水率能满足贫困户日常生活需求。产业扶贫:累计上报到户特色种养业2719户,申请奖补资金985.8万元;累计4个贫困村到村产业项目5个270.95万元,累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55.86万元;累计建设红星村等8个村5个村级光伏电站和9个户用光伏电站,累计收益376.6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42万元,带动800户贫困户、每年户增收约3000元;积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累计带动贫困户1337户。就业扶贫: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81个,发放工资315.67万元。金融扶贫:累计投放扶贫贷款1772笔7341万元,已贴息308.4万元,购买保险7.09万元。二是民生工作持续加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2754万余元,城镇低保174万元;发放分散特困供养资金约1900万元,大病救助330人次120.8万元,村级医疗互助救助46人次17.9万元。累计发放高龄补贴387万元,居家养老补贴514万余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40万余元,残疾人护理补贴238万余元;累计发放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补534人次53.4万元;贫困老年人补助535人次39.84万元;“一户多残”家庭生活补助347户次58.4万元。积极申报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利用“一事一议”项目为看疃庙东新安装路灯400盏。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提标工作“银龄安康行动”。聚焦特殊群体,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承接审批权限下放成立社会救助联审联批工作小组。开展社会救助人员年审、单人保审核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做好定期居家分散供养老年人、空巢老人的探视服务,关注老年人生活状况。完善敬老院生活设施,从居住环境、生活娱乐、饮食等方面做提升,保障老人安度晚年。累计发放高龄、居家、重度残疾补贴、困难残疾人补贴、社会定补等共计324万元。建立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中黄村公墓改造,并通过验收,积极宣传殡改政策,转变村民观念。2021年又积极争取资金144.4万元75户已脱贫困户和三类人员进行危房改造保障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三是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对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举办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艺节目,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计生协会采取资金救助、走访慰问等形式,救助贫困计生家庭,失独、子女残疾家庭,困难大学生等,共计救助金额10万元,为计生困难家庭提供帮助。年平均收集城乡居民医疗报销材料500份,每年组织参加孕前免费健康检查400余例,完成目标任务,提高了优生优育水平。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积极发挥村组干部、党员和妇女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对照“五美”创建标准,共创建市级示范户22户,县级示范户29户,镇级示范户525户,已全部完成挂牌。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深入开展,做好一年春秋两季征兵工作,把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新兵送入军营,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

(五)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一是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五清一改”,围绕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和“美丽庭院”创建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农村村庄清洁行动向纵深开展。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促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共清理村内沟塘110口,村内沟渠85.4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09吨,清理乱搭乱建1550户。清理废旧广告牌259个,清理无功能建筑11541平方米,残垣断壁406处。继续坚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强化对光大公司考核监管。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群众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光大公司为每个村配备适量的保洁人员,3台垃圾压缩运输车每天搜集运送垃圾,强化光大环卫公司日常监督,生活垃圾清运机制不断完善;累计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5319户,采购吸粪车2台;投资40余万对中淝、新集、马路、钱河4个村的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整改,强化对养殖排污的管控,养殖户必须建设使用大三格化粪池。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关闭1家私人炼铅厂,关闭1家塑胶板材厂,整改1家砂石堆场和45家养殖排污。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秸秆禁烧全年全域“零火点”目标。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拆除非法占用水域19000余亩,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镇域内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严格执行河长制,镇村两级河长巡800余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279.7亩,道路绿化78.4公里,沟渠绿化94.6公里,每年均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绿化目标任务;建成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7个,农田林网4.2万亩;其中中淝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被中农办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民建房管理全面加强。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土城建、村两委干部巡网格化责任体系强化日常巡查,强化对于206国道、刘褚路、机场建设区的管控。深入宣传农民建房“八不准”政策,规范审批农民建房。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镇域整体连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切实加强防溺水安全工作,在全镇辖区内河流沟塘等水域周围醒目位置设立防溺水警示牌,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同时加大巡查,有效遏制溺水事故的发生,推进防溺水工作走深走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无邪教创建示范工作加大法制和普法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治安巡逻工作,利用“红袖标”APP软件,镇派出所、镇政府、各村均组建了巡逻队开展不间断巡逻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责任,与21个村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综治目标责任书,落实综治经费保障,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深化“平安淝河”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全创建平安家庭11804户,创建率达97.1%,平安创建基础进一步夯实,连续三年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强化领导接访、干部下访机制,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轮值坐班接访、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引导有序信访,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矛盾不上交。在全21个村建立148个治安监控探头,严防各类盗窃侵财案件发生。深入开展“双提升”入户访平安活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黄赌毒专项整治工作,2019年被县评为扫黑除恶先进乡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求,食品、药品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坚持村宗教协理员定期到教会堂点走访机制,主动把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等内容传播到教会堂,积极引导信教群众自觉践行。开展了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镇共排查16254户农村自建房,其中用做经营的自建房455户,非经营自建房15799户,未发现CD及危险住房,对各村无人居住及无功能建筑统一制作悬挂警示标牌,明确告知产权人的危房的责任主体事项。

(七)以政府建设为重点,服务效能全面优化推进政务改革。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便民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常态化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府工作,在政务公开网站公开信息2800余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认真办理回复网友留言、省市县长热线事项3600余件。强化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任务,深刻汲取百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智慧,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实践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累计查办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信访件176件,办结128件,其中,初核了结41件,立案调查53件,直接了结34件,其中给予组织处理12人,给予党纪处理51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过去年,我们在困难中求突破,在逆势中稳增长,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也足以坚定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镇人大和各位代表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全镇各部门和单位的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更凝聚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全镇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淝河镇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尤其是:经济整体实力不强,重大项目和规上企业不多;基础设施建设与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够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脱贫成巩固难度较大,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不多;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奉献意识不足,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信访隐患较多、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时代,新征程,淝河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五年的新局面,我们需要自我加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我镇将继续紧盯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目标,对标补齐各项“短板”。持续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定期对村、户资料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对2021年度特色产业进行分析,谋划2022年村级产业方向。对往年增收效果不明显的产业,不再引导群众发展。通过多方联系,目前已促成企业与部分贫困户签订订单发展特色旱稻种植,以期为贫困户寻找到一条增收效果显著的产业发展道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符合低保条件未享受的脱贫户、监测户、突发困难户加快进度,确保应保尽保。对往年脱贫被取消低保的做好收入核算,确保不返贫。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在全范围内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工作,营造氛围,树立勤劳致富典型。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进件实事”:一是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21个村卫生室全覆盖建设任务。二是争取2100万元的仁和中淝村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确保按期完成。三是完成投资100万元的红星岭集小农水项目是完成季圩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同时积极争取陈庄、太平、河嘴3个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是以湖机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2000万的水利提升项目,完成新集大沟、滕沟的清淤、护砌和新集闸、新集老桥的改建。同时谋划乡镇产业园规划建设。六完成中淝村乡村治理示范村项目并争取提前通过验收争取怀洪新河灌区项目实施,尽快改造新集、中淝、中黄泵站,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八是争取北淝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提升钱河、岭集等村污水治理和居住环境。九是争取经济林补贴项目再打造2个森林村庄。十是加大无功能建筑拆除力度,整理相对集中的村庄存量用地,推动2个规上企业落地。

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执行河长制,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护林增绿,守护河畅水清,实现岸绿景美。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持续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专项整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大气质量。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倡导文明乡村新风,广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加强基层组织、村干部等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出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聚焦发力。持续贯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工作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优化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工作水平。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重点,扩大农村居民保险参保覆盖面及缴费标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狠抓民生工程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规范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继续抓好民政、残联、教育等救济救助工作,推进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再上新台阶。

、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坚决摒弃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夯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全面摸排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严格落实好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制度,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划分重点人群、区域、行业,分类处置,强化监管。对人员密集场所经常化开展督查巡查,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人员、单位及时示警,督促整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3-11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动员更多群众进行新冠疫苗加强针剂接种,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堡垒稳步化解新冠疫情传播风险。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抓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将打造忠诚干净队伍作为始终贯彻的原则。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最大限度的引才聚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维护党政班子成员的团结,凝聚最大合力应对风险和挑战,确保打造一支经得起考验、闯得过难关的队伍。

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指导思想,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构建统一受理调处矛盾纠纷、整体实施打防管控的大综治、大调解格局。继续落实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双提升”工作,认真梳理影响全乡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纠纷类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密切关注和重点防范,做好民政、扶贫、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信访维稳,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制,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为全面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淝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