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的上线单位是怀远县人民政府,来到我们节目的嘉宾是怀远人民政府高瑞林副县长,欢迎您!
高县长:主持人好!各位听众、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问题一:
主持人:本次节目讨论的主题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怀远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坚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核心,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综合发力、高效发展。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请高县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怀远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高瑞林:好的。
近年来,怀远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止2019年底,全县现有电力排灌站374座(904台套、65542.5千瓦),建成干支渠道1860条、长3993.8公里,配套灌溉机电井9006眼;建成万亩以上灌区74处,水田林路高标准综合治理小区147处62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99万亩,除涝面积达到134.26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129.96万亩;水稻面积发展到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67万亩。2005—2018年度,怀远县连续14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竞赛评比金、银杯奖,2008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怀远县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考核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前,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嘉奖。
问题二:
主持人:怀远县是我市县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通过近年来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信怀远县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请高县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高瑞林:好的。
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我县主动顺应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新形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农田建设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农田建设质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有序高效推进新时代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一、建立三项机制
一是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田建设工作。
二是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事前明确标准要求、事中监督检查、事后整改完善的覆盖全程的质量监管体系,细化各环节监管要求,量化每项工程、每道工序监管标准,实行程序化监管。
三是调度督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田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调度考核内容,实行按月调度、年度考核,压实县直相关部门和项目乡镇责任。
二、严把三道关口
一是初步设计关。围绕省厅“四个结合”部署,充分发挥农田建设管理干部掌握政策、设计单位专业技术、镇村干部熟悉情况等多方优势,联合深入项目区实地勘察,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科学设计建设内容,精准工程布局。
二是工程施工关。 树牢质量第一理念,项目管理单位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提升。
三是竣工验收关。 根据《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规定》,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竣工验收具体操作规程,实行“两验一评”办法,严把项目竣工验收关。
三、实现三高目标
一是工程质量高。通过建立三项机制、严把三道关口,全面加强了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二是效益发挥高。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亩均提高粮食产能约100公斤,为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农民评价高。目前,农田建设项目区已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样板区,镇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参与支持农田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问题三:
主持人:通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设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需要平时的管护,请高县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农田基础设施的管护情况。
高瑞林:好的。
2014年,省政府将怀远县列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3个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怀远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管理办法》、《怀远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考核办法》等,推进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我县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即县内跨乡镇农田建设工程由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管护,乡镇实施的重点农田建设工程由乡镇政府实施管护,其余小型泵站、渠道、涵闸、生产桥梁等小型工程由村级管理员进行管护。在企业、合作组织流转土地的区域,由经营方负责管护,从而形成专业管理、市场手段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问题四:
主持人:请问高县长,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有哪些难点问题?
高瑞林:
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农业农村对农田水利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与发展、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现有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十~七十年代,工程标准低、配套差,目前大多属于超期服役,普遍存在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区域和灌溉死角没有立项投资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大多相对薄弱,农业生产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低下,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当前,农田水利的防灾减灾兴利能力和标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水利设施公益性强,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存在矛盾,比如小水闸、沟渠、中小灌区等服务对象较为广泛,社会投资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吸引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较难。同时多数群众认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是国家的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缺乏自觉参与水利工程维护的意识。
三是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建成水利工程不能长久良好发挥效益,部分干部群众重视工程项目建设,忽视工程运行管理,对桥涵闸等水利工程没有当做可以为自己带来持续效益的资产来看待,有小的损坏不能积极主动去维修,逐渐损坏程度加大,想修又修不了,造成工程使用寿命降低。
问题五:
主持人:请问高县长,下一步怀远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有什么样的计划呢?
高瑞林: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事关国家粮食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增产增收。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强化“四个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围绕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创新工作,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二)抓好环境治理,强化施工管理。农田建设项目惠及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提高建设标准,工程建设中涉及局部耕地挖压、树木青苗拆除、施工环境协调等大量工作都需要乡镇、村去做。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法人制度,明确乡镇政府担任项目法人,充分发挥乡镇参与农田建设项目积极性,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强化农田项目建设的推动与管理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资标准1500元,其中中央资金占比69%,省级资金占比20%,市级资金占比3%,县级资金占比8%。2019-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级财政需配套3199.56万元,县财政将努力克服困难,争取足额配套资金,有力推进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建设成效。
(四)强化建后管护,提高工程效能。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为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改变“重建轻管”的现状,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及时修订完善怀远县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办法,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推进建后运行管护,进一步巩固农田建设成果,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