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也是“一稻一麦”模式的主要地区。地处我国淮河南北气候交界线上的蚌埠市,气候温和,适于粮食作物生长。蚌埠市的怀远县,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糯稻生产基地和糯米交易集散地。秋末时节,在怀远县,大片糯稻已经泛黄、稻穗饱满,90万亩糯稻丰收在望。
在怀远县淝河镇,金灿灿的稻浪翻滚,收割机驶过,沉甸甸的稻穗化作饱满的稻粒,空气中弥漫着糯米特有的清甜。种粮大户季德年捧起一把新稻,搓开稻壳,莹白的米粒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季德年告诉记者,今年总共承包了1万多亩地,糯稻种植面积有一万亩,目前糯稻正在收割,每天大概(收割)在700亩左右,预计在半个月内完成。
在田野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绘就糯稻丰收图景;在粮油企业,智能化生产设备吞入稻粒、吐出糯米,一片忙碌景象。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烘干和生产机械全速运转,从种粮大户的田里刚收获的糯稻进入厂区后,就进入烘干、脱壳、装袋的生产流程中,公司糯稻日加工量可以达到1000吨,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告诉记者,厂区所加工的糯稻中,有80%是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过来的,企业上游有大大小小的农户上千家,下游就是给一些食品企业、酒企供货,像本地的今三麦等企业。
怀远糯米颗粒饱满匀称,糯性强,黏度高,含糖量高,蒸煮后细腻黏滑清香,成为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和酒类产品的理想原料。高品质的糯米为怀远糯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而近年来怀远县出台的《中共怀远县委怀远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怀远糯稻的实施意见》《怀远县糯稻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怀远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糯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怀远糯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怀远县已培育发展加工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新建占地400亩的徽粮产业园,实施糯稻产业集群项目24个,糯稻年加工能力突破300万吨。因此,怀远县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糯稻生产基地和糯米交易集散地。怀远县农业农村局糯稻产业分管负责同志俞生鹤告诉记者,怀远县的粮油企业常年从东北、苏北、周边区域等,引进稻谷来进行加工,实现了从种植到糯稻生产加工买全国,到产品卖全国。目前,怀远县是“五粮液”“会稽山”“五芳斋”等国内知名白酒、黄酒、食品加工企业重要合作伙伴和原料直供地。本土开发的汤圆、粽子、玉兰酥、糯米醋、专用糯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
走进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袋袋刚脱壳的糯米被送入碾磨机高速运转,从这里生产加工的优质糯米粉将被广泛运用在黏性米制食品的原料里。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新研发的糯米食品咸蛋黄肉松紫皮烧麦已经向盒马生鲜供货,这款纯手工的糯米食品月产量大约为20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光四九告诉记者,这样的产量远远不够,缺口还差将近二十吨。目前,企业在积极招聘工人,计划下一步将新产品的产量提上去。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糯米类的产品主要有汤圆、烧麦、糯米鸡、芝麻球、红糖糍粑等,主要和盒马生鲜、万家福、大润发等平台合作,平均每月的糯米粉用量在4000吨,糯米烧麦产品年产量约有10000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光四九和记者介绍说,企业生产所需要用的糯米及糯米粉全部都是本地企业提供的,因为本地的糯米品质好,所以,企业所生产的糯米食品的口感又软、又糯、又香,深受消费者喜爱,企业年产值在大概5000万以上。
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带动了本地区农产品加工向食品生产的转化,完成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型。而这只是怀远县糯稻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怀远县大力推动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糯稻生产第一县”,成功申报安徽沿淮糯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此外,怀远县还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等著名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安徽省糯稻特色产业研究院》,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并研发新产品6个,拥有发明专利6项,荣获科技进步奖5项。经过多年的发展,怀远糯米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白莲坡贡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以“怀远糯米”冠名的高铁列车分别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和合肥南站首发,“怀远糯米”品牌亮相北京地铁一号线“乡村振兴”主题专列,连续两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品牌强国工程”专栏宣传推介,擦亮了“怀远糯米,天生好米”特色名片。怀远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志松告诉记者,近年来,怀远县糯稻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获评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国家现代农业(糯稻)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重点培育糯稻产业加工企业,力争形成国家、省、市龙头企业梯次发展,精深加工、初加工并存发展的良好格局。发挥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怀远糯米”“白莲坡贡米”区域公用品牌作用,强化品牌赋能。做到重点培育,辐射带动,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全力打造“中国糯米第一县”称号,力争实现由糯稻生产大县向糯稻产业强县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