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实现老中青梯次科学配备。通过实施“回乡计划”和“培育计划”,今年以来,成功引进50余名后备人才,其中2人进入村组干部队伍,47人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创新议事机制,推动群众参与治理。依托“一组一会”制度,搭建村民协商议事平台,实现“村民事、村民议”。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集体事务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共商对策、监督落实。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切实推动基层治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整合调解资源,构建矛盾化解体系。系统整合乡镇矛盾调处资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统筹多方力量,实现统一受理、分类交办、闭环处理和结果反馈,全面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效率。
聚焦环境整治,改善乡村宜居水平。坚持“党委推动、支部行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聚焦重点区域,采取“人工+机械”协同作业方式开展全域清洁。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整治行动50余次,动员群众32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4200余吨。
优化服务机制,提升群众获得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按照“十有”标准全面升级村级活动场所,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严格执行“125”工作法,推行错时、延时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