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2019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30 08:53 来源:蚌埠市怀远县生态环境分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一、概况

2019年,怀远县深入贯彻禁烧工作部署,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基本达到禁烧工作目标。怀远县不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销体系,大幅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46.7%。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入4月份以来,怀远县多次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题会议,对全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及早谋划筹备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由潘明生县长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组织领导工作。各乡镇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村(居)也因地制宜成立了工作组,具体负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村(居)“两委”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5月20日,以两办名义印发了《怀远县2019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升行动方案》,对我县2019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进一步明确。

(二)深入宣传动员。5月22日召开了怀远县脱贫攻坚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推进大会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动员视频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细化措施、明确责任,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两项工作有序有效扎实推进。目前我县各乡镇区针对各自实际和工作经验,已分别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签订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承诺书。县禁烧办统一印制了《秸秆禁烧告知书》10万份和“小手拉大手,争做环保小卫士”秸秆禁烧告家长书3万份,分发到各乡镇学校;制作了秸秆禁烧音频资料、机收控茬承诺书、秸秆禁烧承诺书、各种宣传标语等,巡回播放秸秆禁烧告知书音频,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三)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居)、村(居)包地块”三级包保责任要求,建立了县督导、乡组织、村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县直各单位及龙亢农场安排353名干部进村驻点,督促村(居)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各项工作,分别于5月30日全部进村驻点开展工作。落实“乡镇为主、村(居)落实、联户联防”禁烧工作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全县各乡镇共设置禁烧值守点1956个,并组建应急队伍,配备交通工具、灭火器具等,随时待命处置突发大面积秸秆焚烧,确保发现火点及时处置,快速扑灭。

(四)加强机械调度。各乡镇根据辖区实际,夏收期间共调度轮式联合收割机共4723台(本县3646台、外调1077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共2639台(本县2148台、外调491台);收获打捆作业一体化收割机共56台(本县27台、外调29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共3734台(本县3317台、外调417台);免耕播种机共7001台(本县6677台、外调324台);大中型拖拉机5400多台;捡拾打捆机共1415台(本县645台、外调770台),其中小方捆打捆机505台、大方捆打捆机330台、大圆捆打捆机580台。

(五)落实经费保障。全年计划安排上级拨付及本级财政资金1.86亿元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其中1.36亿元用于秸秆离田作业、农业机械、秸秆仓储大棚、收储运销及产业化利用等补贴,0.5亿元用于工作保障经费。目前已向各乡镇拨付夏季秸秆离田作业经费共计4081.4万,工作保障经费共计1799万。

(六)健全收储网络。2019年,我县持续实施秸秆收储站点补助,鼓励企业资本投入秸秆利用装备和仓储大棚建设,培育壮大秸秆经纪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伍。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拥有秸秆经纪人80多个,从事秸秆收储运人员达1000多人的秸秆收储运队伍。已建成秸秆固定收储大棚51座,在建秸秆固定收储大棚14座,设置秸秆临时露天堆场150多个,形成1+X收储体系,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可收储秸秆量超过40万吨。过去秸秆捡拾难、收运难、存储难的局面已得到彻底改善。

(七)强化督查巡查。由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怀远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升行动督查问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督查问责组,对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提升行动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因履职不力或失职、渎职发生露天焚烧秸秆并造成较大影响的,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各乡镇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效能办、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分别成立督查指导组,对人员在岗履职、农业技术指导、火情处置等开展督查指导。

(八)加快产业布局。坚持招商引资拉动,加大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地力度,广辟秸秆产业化利用渠道,培植本土化秸秆利用企业,按照“核心技术-领军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全县秸秆产业化利用,加快建立了以光大生物能源、万华板业等万吨级利用企业为龙头,多种模式互补的秸秆产业化布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