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1号建议的答复
刘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治校外补习班彻底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促进我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根据省、市“双减”工作安排,我县持续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全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成立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由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由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委等单位作为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的具体工作职责,由协调机制安排部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事项,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事项,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通力配合,共同推进全县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通过怀教在线公众号、家长学校、班级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种途径,引导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宣传治理工作的政策法规、专项行动治理情况,让广大家长了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家长规避安全风险和学生成长风险,自觉抵制违规学科类培训,理性选择合规非学科类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日常监管,开展常态化整治。
县教体局联合文旅、科技、市场、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对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曰、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以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活动,对培训时间晚于八点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非营利性培训机构未落实非营利要求、违规开展广告宣传等违规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县级层面督查检查17次,关停违规培训机构1家,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督促整改超范围经营的机构13家,拆除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店招广告牌80余块。
目前我县有证照齐全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0家(其中文化艺术类8个、科技类2个),无学科类培训机构(原审批发证的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完成注销手续)。
(四)强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
我县委托县农业银行,对培训机构采取“风险储备金或预收费银行托管”方式对其预收费进行风险监管。目前,已审批10家培训机构均纳入银行监管。同时严格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要求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在办学场所、网站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开展培训服务前向学员明示。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年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 5000 元。通过强化风险防控和预警,防止出现“卷钱跑路”等情况,维护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 部分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将落实“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对校外补习还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只有通过补课或聘请家教,才能补足补齐孩子的课业。
2. 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禁而难绝。学科类的校外培训仍有需求,培训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较难查处。
3. 部门联动缺乏动力,教育部门推动部门监管成效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县教体局继续把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抓实抓好,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进一步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针对违规校外培训已呈现由“地上”转移至“地下”的倾向,“住家家教”“众筹私教”“一对一”等变相违规培训给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今后将加强联合执法,强化日常管理,强化网格员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2.强化宣传引导,管住源头。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家长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有关要求,不盲目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不盲目给学生报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艺术、体育等类型的培训,从源头上强化教育引导,最大限度缩减违规校外培训机构生存土壤。
3.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重申师德规范,要求全体教师要向学校提交杜绝有偿补课承诺书,严禁公办在职教师从事和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活动,一旦发现从事和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的教师,将严肃查处,时刻保持对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县将继续对此项工作保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并畅通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反应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教育培训机构施策的稳定。
欢迎您今后为怀远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
联 系 人:董明亮
联系电话:0552-80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