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怀远县特殊教育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2025年,怀远县特殊教育聚焦残障儿童的成长需求,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核心,在党建引领、师资建设、活动育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经验。
一、党建引领强堡垒,凝聚育人强大合力
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以 “党建促教育” 为核心,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发展注入红色动力。2025年,学校党支部凭借扎实工作荣获蚌埠市“杏坛堡垒”荣誉称号,两名教师获蚌埠市“红烛先锋”称号。
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教师的责任担当,组织党员带头参与送教上门、家校共育等工作。以“党员示范岗” 为引领,构建 “骨干党员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帮扶链,带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确保教育方向不偏、育人初心不改,凝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筑牢师德根基,坚守特殊教育初心
师德是特殊教育的灵魂,怀远县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引导教师厚植教育情怀,全心全意为特殊儿童服务。
通过常态化学习、主题研讨等形式,定期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特殊教育师德典型案例,开展 “如何用爱走进特殊儿童心灵”等主题交流活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以耐心回应学生差异,以爱心包容学生不足,用实际行动践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承诺,为学生营造了充满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三、提升专业能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为提升教育质量,怀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培训 + 教研+竞赛”模式,全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的成长空间。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活动,学习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康复训练技巧等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定期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聚焦“残障儿童课堂参与度提升”“生活技能与学科知识融合”等课题,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共享。在2025年4月23日蚌埠市特殊教育优质课比赛中,张倩老师凭借贴合残障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互动形式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至省级比赛,充分展现了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持续赋能,教师们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需求,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
四、多元活动搭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 “活动育成长”为抓手,通过校园活动、节日教育、社会参与三个维度,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助力其全面发展。
校园活动激发活力:3月7日举办的“巾帼风采 快乐同行”妇女节趣味运动会,让学生在趣味接力、投掷等项目中释放活力,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在团队协作中收获友谊与自信;5 月 22 日首届 “技能大比拼,快乐共成长” 生活技能大赛,学生比拼叠被子、整理衣物、简单烹饪等技能,强化了独立生活能力,自信心显著提升;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中,孩子们通过手语舞、合唱等节目,展现出超越障碍的乐观精神。
节日教育滋润心灵:清明节期间,开展 “触摸春天 感知生命” 主题活动,学生在制作青团、编织柳条风铃的过程中,感受自然节律与传统民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祭英烈活动,通过讲述先烈故事、敬献花篮,将爱国情怀与自强不息的信念根植学生内心,激励他们直面困难、奋勇前行。
社会参与增强适应:5 月 18 日,学校受邀参加怀远县第 35 个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学生不仅献上精彩表演,还带着亲手制作的衍纸扇子、挂件等手工作品参与义卖。在老师协助下,孩子们主动与顾客交流、介绍作品、商讨价格,作品很快售罄。此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互动中提升了沟通能力,体会到 “自力更生” 的价值,展现了身残志坚的新时代少年风采。
2025年,怀远县特殊教育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个特殊儿童的成长,未来将继续以爱为帆、以专业为桨,助力更多残障儿童突破局限、融入社会,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