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多层次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充实基层民政队伍,夯实救助体系建设。全县设置18个乡镇民政所,配备民政在编工作人员85人。配备村(居)民政委员324人,村(居)民政助理员163人。从退役军人中招收362名民政协理员,充实到村居,工资待遇全部由县财政承担,调动村居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性。将考核结果与补贴待遇挂钩,让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二是建立网格化救助体系。为破解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短板问题,充分发挥村民小组网格化作用,着力构建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三级救助网络。健全定期走访联系机制,做好“政策到户、走访到家、评议到人、公示到村、关爱到心、监督到底”六项工作,实现基层救助服务质量“零差错”、受理“零推诿”、结果“零投诉”、服务“零距离”的目标,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三是推进“互联网+”。以“互联网+”为抓手,畅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依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社会救助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整合救助资源、梳理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打造救助微平台等,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救助政策、救助指南、救助公示、进度查询等精准救助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