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全县卫生健康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以健康怀远建设为主线,稳步推进疫苗接种,聚焦重点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胜,真抓实干,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疫情快速处置机制。进一步细化境外及重点地区来怀人员的闭环管理机制,明确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可疑症状人员专车转诊救治流程,组建公安、工信、公卫等部门流行病学联合调查机制,组建流调队伍8支104人,所有流调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做到对疑似病例2小时内报告,重点人群3-6小时完成核酸检测、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二是强化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组织专班持续做好对7家二级医疗单位发热门诊及县外医疗机构反馈发热病人的排查和管控工作。1月1日以来共排查管控发热病例18186人。全面做好相关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其他人员的愿检尽检工作,截止20日,全县累计网报核酸检测信息522250条,结果均为阴性。
三是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实行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一体化闭环管理,确保所有来院患者经预检分诊后再就诊,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患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可疑患者按规定进行留观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务人员、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落实核酸“应检尽检”,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病区。加强病区环境通风和消毒,严格落实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普通病区发热患者及时转入隔离病房进行观察、检测。规范做好医废分类收集、分区域处理、运送贮存、转移登记等管理工作。
四是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我县自有核酸检测能力机构8家,日单管检测达10800管。唐集、双桥卫生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已建成,待上级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计划购买移动检测车1辆。全县设置全员核酸采样点587个,采样台1010台,运输车辆325台,具备PCR核酸检测的检验人员76人,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最大程度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同时,为方便群众开通24小时核酸采样服务单位3家,分别是县医院、中医院、荆塗医院。
五是积极做好应战保障工作。全县各医疗机构均储备全负荷运转30天疫情防控物资。按每万人20间的要求储备隔离房间,全县共储备隔离点64个,隔离房间1886间。同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应隔尽隔、隔离感染零风险。12月4日上午,在榴城镇文苑社区开展全员核酸应急检测演练,12月15日下午,市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开展蚌埠市暨怀远县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演练,通过真抓实练,快速提升全市疫情处置能力。
六是稳步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全县共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门诊29个,设置接种台数130个,接种人员390人,预约登记告知人员675人,保障人员150人,医疗救治人员58人。多批次多形式对接种人员、医疗保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1500余人次,全县共有持证合格接种人员1059人。截至12月19日,我县共接种新冠疫苗164.5888万剂次,加强针接种4.3587万剂次。
(二)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医共体绩效管理,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完成年终结算,执行结余按比例分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结余资金各家医共体按照分配方案进行分配。通过制定各项技术标准,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发挥专业质控中心职能,有力夯实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大幅度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逐步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制度。3家医共体均准确匹配医保药品及诊疗项目,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全面落实“17+13+X”国家抗癌药品采购,规范使用,较好满足我县广大癌症参保患者用药需求。坚持以网采为重点,优先采购国家基本药物,慎采、少采平台外药品,网采率达国家、省药品采购要求。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落实“四个统一”政策,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和省基本药物,确保下转病人等疾病诊治连续性用药需求。
三是稳步推进智慧医疗和信息化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在全县18个乡镇、347个村卫生院做到全覆盖,并在全市率先实施专网运行,有效提高基层医生规范诊疗水平。截止12月底,我县电子病历规范率99.90%。建立完善远程医疗合作机制,县医院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依托信息平台,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专家门诊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四是不断提升全县中医药综合救治水平。启动榴城、包集、龙亢等3家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将中医药技术资源向乡镇有效输出,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完善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顺利通过
五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引进和培育各项措施。2021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职资格评审申报82人,其中正高申报9人通过7人,副高申报73人通过58人。开展2021年卫生健康系统公开招聘工作,招聘71名。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培养,2021年定向培养毕业生2名目前已落实工作单位。积极开展落实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共派出30名基层医师参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唐集镇卫生院宋加旺、县中医院杨士勇获“江淮名医”称号。荆山镇卫生院孙刚、淝南镇徐湾村卫生室徐国权获“淮乡名医”称号。
(三)全面加强基层卫生项目建设
一是落实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从2019年开始,总投入10000万元资金,分三年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同时,投入1800万元资金对全县所有村卫生室配套诊疗、办公设施设备及村卫生室的绿化、围墙、路面硬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防疫防控能力。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县中医院扩建提升建设项目成功选址。积极申报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加快县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中央投资项目二期建设。积极谋划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县第六人民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古城分院新建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纳入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库,且再次申报2022年非标专项债项目并入库;县人民医院淝河分院和县中医院白莲坡分院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且申报2022年非标专项债项目并入库。
(四)扎实做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
一是统筹落实传染病监测。全年共接报法定传染病19种41794例,报告死亡7例(艾滋病5例、狂犬病2例)。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较去年同期上升5.58%。无新冠肺炎病例报告。全年232次预警信息中7条为异常信息,及时调查处置率100%;34家县直、乡镇、民营医疗单位,网络报告覆盖、网络正常运行率100%。获得“2019-2020年度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是持续加强慢病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以试点健康档案公开为着力点,通过加强工作督导、人员培训和广泛宣传,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群众的依从性,有效推进慢病监测和干预工作深入开展。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905806份,电子建档率91.62%。通过加强部门信息交换,有效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报告,防范潜在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目前严重精神障碍系统建档5070人,规范管理率达91.43%。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完成城乡生活饮用水监测,水质合格率91.12%(196/214);完成24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583人职业健康体检,26029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完成12家放射诊疗机构及2家非医机构放射人员基本情况调查;23个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医院运转正常,监测病例2126例,妥善处理2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四是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深入。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择优选拔健康宣讲人员,拥有2名省级巡讲专家、市5名级巡讲团专家、县级巡讲团成员30余名;为乡镇提供242种1350000份以上健康教育资料;指导乡村两级完成设置410处宣传栏、5160幅挂图;组织完成年度12次以上卫生节日宣传活动,参与群众44552人次;健康教育讲座2470次,居民参与人数101388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利用“榴乡怀远”手机APP、《卫生与健康》电视专栏、户外大型广告栏、12320热线等播宣公益性健康信息600余条。
五是深化疾控机构改革。核定变更40名全额拨款编制,县疾控中心招聘13名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积极与江苏省疾控中心合作,开展A群C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加强免疫科研项目,锻炼疾控队伍,推动疾控工作领域的交流合作。通过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更新检测设备,增强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地方病检测能力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通过省级考核,具备了检测不明原因病原体的能力和准确鉴定数百种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五)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水平
一是开展各类卫生监督执法。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全面开展医疗机构监管、传染病防控、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放射卫生、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2021年实施行政处罚153起,罚款总金额1163542元,案件数和罚款总金额位居县区第一。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218条,其中,医疗机构记分199条,医务人员记分19条。
二是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滚动式不间断监督检查,并将依法执业、医废处置监管与疫防监督有机融合。先后开展了 “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新冠疫苗接种点专项检查”“民营医院管理年”“蓝盾行动暨强化多元化监管”“中医类别医院专项检查”“医疗机构行政许可专项核查”“医疗美容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两轮全覆盖检查指导。2021年,检查发现依法执业、疫情防控等问题552条,下达监督意见书357份,约谈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25人次,对问题突出的3家民营医院、5家村卫生室、2家诊所责令停业整顿。
三是高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 ” 。2021年,完成国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209单,完结率100%;完成安徽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59单,完结率100%;完成本部门定向抽检41单, 完结率100%,牵头发起部门联合抽查一起,完结率100%。共立案处罚17家。监督抽检结果于均于5个工作日内及时录入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分批及时在怀远县县政府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加强卫监协管体系建设。为构建卫生健康行业多元化监管新格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卫生健康行业社会监督员,面向乡镇卫生院聘任93名卫生监督检查员,确定368名村级卫生监督信息员,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监督信息员,各乡镇都有卫生监督检查员,日常开展非法行医、医疗机构及传染病管理等巡查,通过网络报告巡查信息,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消除卫生监督盲点,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卫生监督新局面。
(六)持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类项目。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提升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推动项目进度。严把出生缺陷预防最后一道关,坚持做到应筛尽筛,帮助病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截至目前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6053人,新筛率95.14%。
二是扎实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类项目。充分发挥婚检服务窗口、助产机构产前检查门诊以及乡村两级保健网络优势,广泛发放免费叶酸,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2021年我县新增叶酸服用人数共9709人,全县累计发放免费叶酸29232瓶,年度目标任务完成107.88%。2021年,孕产妇免费HIV、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已分别达到100%,确认艾滋病感染孕产妇0例,梅毒感染孕产妇29例,感染者均纳入专案管理,进行了免费的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率100%。265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活产儿在12小时内免费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8.88%。
三是继续做好民生工程。落实出生缺陷民生项目产前筛查,2021年度任务数4883人,截至11月份已完成4883人,完成率达100%,截至目前产前筛查率达到71.46%,孕妇咨询随访率达到83.73%,项目进展顺利。2021年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今年任务数乳腺癌检查应检2000人,实际检查2032人,完成率101.6%。继续做好免费婚育医学检查工作,婚检率进一步提高。2021年1-11月份,免费婚检6461对,目标任务数8790人,目标婚检率为85%,实际婚检率94.1%。
(七)不断提高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服务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2021年为2959名奖励扶助人员,兑现奖励扶助金295.524万元;为184名特别扶助人员,兑现特别扶助金91.68万元;为1304名符合55周岁农村提前奖励扶助的家庭,兑现奖励扶助资129.768万元。为全县252名符合退休职工或城市无用工单位人员兑现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50.4万元;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护理补贴金74人,发放补贴金8.8万元。积极协调县教体局落实教育扶助优待工作,对2021年度全县146名符合中考加分条件的农村独(双)女户家庭,给予加10分的照顾。
二是落实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多举措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结对帮扶活动,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突出问题,切实落实扶助关怀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应扶尽扶、精准扶助、责任到人。确定怀远县人民医院、怀远县中医院、怀远荆塗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对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落实看病就医“绿色通道”。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特殊家庭成员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对象,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实现应签尽签。
三是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及医养结合工作。全县已完成托育机构网上备案4家,其中普惠制托育机构1家,备案托位150个,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50%。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方式,建立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共同推动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银龄安康行动”意外保险保费的筹资工作,全县“银龄安康行动”投保13.80万人,缴纳保费841.45万元,覆盖率达74.22%,超额完成省市60%的目标任务。
四是创新发展生育关怀和人口基金项目工作。积极推动计生协创新发展,探索市场化手段承接项目渠道,利用人口基金平台,与相关养老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项目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好计生特殊家庭健康养老工作,为计划生育困难和特殊家庭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000余份,咨询37076余人次。
五是扎实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为全县115位百岁老人分别送去百岁寿星牌匾及500元的慰问金,走访慰问特困老人28名。组织开展 “十大孝星”“十大福星”“老年友好型社区”“敬老文明号”等创建活动,把敬老爱老助老道德教育纳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列入公民道德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加强村、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建设,确保基层老龄工作的落实。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启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
(八)推动党的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意识,明确细化党委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召开党建工作会议作出有力部署,集体研判行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坚持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体系。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挂钩联系点、责任约谈等制度,全年领导班子到联系点指导32次。
二是激活红色细胞凝聚红色力量。认真落实利用县委组织部下拨的3万元专项党费,购买慰问品慰问了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举办文艺汇演党群共庆百年华诞。举办卫健系统“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召开 “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座谈会,颁发纪念章38人。在演绎红色经典、传颂红色精神的同时表彰先进、选树典型,表彰了38名优秀共产党员、3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名“最美医生”、10名“最美护士”。
三是敢于担当尽责推动为民办事。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办实事惠民生相结合,用心、用情、用力承办县领导领衔的2项民生项目,加快提升全县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全力推进2021年度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创新开展了机关党员干部“健康服务基层行”和“健康来敲门”巡讲志愿服务2项“微民生”项目活动。
四是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廉政防线。举办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党课、党组织书记上廉政党课和节前廉政提醒学习教育,开展受处分人员暖心回访工作。以整治太和县医疗机构骗保等问题为切入点,及时通报有关案件,编印警示教育案例汇编,召开专题会议3次;停业整顿2家民营医院。扎实开展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专项整治,签订了拒绝酒驾承诺书。今年以来,办理问题线索31件,其中初核11件,立案3件,谈话函询17件,了结1件,上缴违纪资金60108元。
(九)统筹抓好重点中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落实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作,完成870人村卫生标准化建设卫生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完成党政信息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财务管理、爱国卫生、政务公开、文明创建、平安创建、扫黑除恶、双拥等各方面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分级诊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水平有限、医疗设备不齐全、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外科、妇产科业务明显较弱,部分乡镇卫生院常年不开展业务。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专业技术人才质量急需提升。
2.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有待强化。医院在依法执业、规范服务、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加强行风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继续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以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督导与技术指导为保障,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规范,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管,加强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置等工作,确保全县无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提高接种意愿,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种尽种”,尽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二)持续改善就医环境。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医疗卫生安全、饮水卫生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监督检查,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实行执法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专项治理定点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坚决纠正扰乱医疗服务秩序行为。做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开展医疗机构专项检查,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协管体系,集中力量,继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
(三)推深做实医共体建设。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强化牵头医院的龙头作用,不断推进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医联体帮扶、设备引进,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推进县域医共体机制创新,继续开展“同病同价”、医防融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等工作。深化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逐步形成县乡村药品目录一致。
(四)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和标准化村卫生室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全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能适应当前卫生应急需要的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有序推进4.9亿元的县中医院扩建提升建设和0.6亿元的县中医院常坟分院建设两个重点项目。加快各投资5200万元新建的县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进度。
(五)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落实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加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技术人员能力培训。实施“乡村医生五年轮训”和人才招聘引进,逐步解决县级医院和乡村卫生人才匮乏问题。统筹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周转池编制使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二级机构党员干部职工教育管理。
(六)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细化工作职责、加强督导,对于重点乡镇、薄弱村室重点实施单独多次督导,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采取形式多样宣传方式,结合各项目目标强化宣传,实现健康理念全覆盖,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人心,取得全民支持。
(七)加速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组织县级医院积极融入长三角,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广泛紧密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县卫校与浙江大学医学院战略合作,建立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选派卫生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深造学习,着力提高医疗业务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水平。
(八)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为推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武器和舆论支持。
(九)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推动责任落实上再下功夫,加强学习深化廉洁意识,以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持续完善卫生健康行业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始终把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生态。
202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