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卫生健康委2024年度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深化院校合作稳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委培等方式,为乡村医疗机构输入大量新鲜血液,逐步解决乡村卫生人才匮乏问题。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2024年度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共录取30人;177名在职村医参加(大专)学历提升,利用暑假期间返校开展集中授课,在县医院和县中医院设立2个现场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目前已完成理论课现场教学,实践课现场教学正在进行,县卫健委正在和学校对接筹备期末考试工作。
二是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怀远县域内有18个乡镇,目前设置20家乡镇卫生院(含2家分院)及348家村卫生室,目前在岗在册村卫生室村医858人,已满足每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合格村医要求,其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351人,占比41%,已达2024年省卫健委考核目标,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医350人,占比41%。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2.47名乡村医生,按照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村卫生室人员标准,目前已完成每家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村医的目标。
三是落实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能力,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强化医共体行政管理架构。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荆塗医院牵头,组建三个县域医共体,明确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职责。目前已经建成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中心药房等资源共享六大中心,基本实现互联互通,部分三、四类手术已能在县内完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做到了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要求。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16%(含住院、门诊数据)。
四是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医保部门的信息互联共享,组织各医疗机构及时升级HIS系统,确保患者入院时,通过“人员基本信息获取”端口从医保信平台及时获取人员身份类别信息,对符合“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患者,在HIS中标识身份并增加弹窗提示功能,同时限制收取住院押金,目前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系统升级,实现“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人群身份识别和“限制收取住院押金”提示功能。
五是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严格按照签约服务实施细则,精准服务内容,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确保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切实提高了居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保证签约服务履约率和群众满意度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4年我县健康扶贫动态系统防返贫监测对象为51077人,签约率100%,落实“应签尽签”要求,按照签约一人,规范履约一人,履约率不低于95%,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5%。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强化领导、夯实攻坚根基。定期召开安排部署会议,研究思路举措,破解瓶颈制约,推进任务落实确保健康帮扶工作力度不缩、节奏不减、标准不降。充分发挥健康帮扶数据动态监测主体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紧紧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基本医疗分类达标、基本医疗风险隐患、健康帮扶政策落实分类监测,对监测发现问题,认真核实核准,及时更新信息,为精准开展健康帮扶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来源。
(二)提升质量,筑牢攻坚防线。扎实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定《怀远县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办法》,印发《怀远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采取“过程管理,动态监测,定期调度”的方式,核查全县老年人档案131475份,高血压档案116786份,糖尿病档案41396份,孕产妇档案7785份,0-6岁儿童档案52540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档案5864份,普通人群档案600076份,共计897518份,2024年市级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年中绩效评价,我县位列全市第一。
(三)聚焦问题,聚力整改落实。一体推进国家成效考核、省级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其中针对市卫健委认领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个别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不够到位。”,我委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层层传导压力,持续督导调度。加大督导检查,定期召开调度会,全方位剖析工作短板和弱项,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对突出问题重点跟踪,确保问题清零,排查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科室设施不齐,技术力量薄弱,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设备配置不足,服务能力有限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
二是医务人员队伍知识老化,服务意识较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高的堵点仍亟待解决。大健康产业虽然雏形初显,但支撑性的项目较少,纳统工作滞后等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四、2025 年工作初步安排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村医补助政策,开展下半年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等资金的拨付工作,保障村医各项收入,加强村医队伍管理和培训,组织256名村医参加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项目,不断提升村医学历和医疗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队伍能力建设,稳定专业队伍,合理人员配置,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团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合并乡镇卫生院自行设置的非临床医技科室,降低行政成本,优化专技人员和行政人员比例。
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推进医疗质量提升攻坚年活动,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服务管理。加大对村级业务培训指导,提高服务能力,重点培训家庭医生签约任务、主体责任、服务内容等,力争补齐短板,对大部分村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原因,对症施策。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常态化随访服务,核实信息,掌握辖区人群底数,宣传政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
4.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县卫健委继续加大工作开展力度,督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健康帮扶政策内容,规范提供服务,努力提高全县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