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和推进资源整合利用情况的汇报材料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过去五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总体情况
(一)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沟通协调,突出工作重点,先后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统筹用于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艺创作以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共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4个,统筹建设乡村大舞台170个、文化广场334个,已顺利通过文化旅游部第四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当前正有序开展创新发展工作。
(二)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7400㎡、广场面积3000㎡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县文化馆设有书法、钢琴、二胡、扬琴、古筝、声乐等培训教室,建有数字化体验馆、非遗展厅、书画展厅等;县图书馆新增藏书12万余册,设有流通书库、图书阅览室等多个服务窗口,并配置图书借阅、办证一体机、数字阅读机等智能化设备。
(三)推动共享书屋和阅读点建设。2018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280万元,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柏林春天共享书屋以及梅郢社区、荆山广场阅读点,配有自动办证机、自动借还机等智能化设备,把图书馆办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四)完成县域公共图书一体化建设。2016年,建成18个乡镇图书分馆和334个农家书屋服务点,实现县乡镇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全县读者一卡通、通借通还的总体目标。五年来,共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16550册。
(五)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扎实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戏进万村活动,五年来共放映公益电影21000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6000余场次,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4场以上专业文艺演出的目标任务,促进了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活力。2020年,我局获全省“送戏进万村”最佳组织单位称号;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电信局签订协议,对全县334个村级服务点网线进行维护。实施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1个县级平台,2个县级应急平台,18个乡(镇)平台,362个村(居)平台,3032个终端和,6064个喇叭和50个智能广播音柱,主要分布在2158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应急广播县域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依托县融媒体中心为应急广播系统做二级等保,目前已完成二级等保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确保全县应急广播体系正常运行。应急广播体系建成以来,累计发布信息40余万条次,在宣传党的政策、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应急广播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广电局两次对我县应急广播建设及使用情况给予了表彰。
(六)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先后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980万元,启动怀远教会建筑旧址消防工程项目、怀远教会建筑旧址-民望医院住院部楼修缮工程、常氏三王墓修缮保护工程、老西门夹山口、荆山南侵华日军碉堡修缮保护工程、毛主席画像墙修缮工程、卞和洞自然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和龙亢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保护维修工程。2019年10月,我县涡河一桥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围绕涡河一桥,正在推进的涡河一桥本体保护修缮项目和安防工程项目也取得一定进展。涡河一桥本体保护修缮项目于2020年10月获得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设计方案也将于近期报送至省文物局,等待批复;涡河一桥安防工程于2022年获得省文物局立项批复,设计方案预计今年4月底报送至省文物局。
二、资金投入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
2018-2022年我县文化投入总体13177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4357.91万元,本级财力投入8819.09万元,分年度:2018年整体投入2181万元,上级补助685.6万元,本级财力投入1495.4万元;2019年整体投入2695万元,上级补助1108.7万元,本级财力投入1586.3万元;2020年整体投入3409万元,上级补助1113万元,本级财力投入2296万元;2021年整体投入2399万元,上级补助762.91万元,本级财力投入1636.09万元;2022年整体投2493万元,上级补助687.7万元,本级财力投入1805.3万元。
(二)公共文化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落实情况。
根据《安徽省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公告文化领域事权支出责任基本都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如: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送戏进万村等项目均是中央、省、县按一定比例承担。
(三) 引入社会资本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主要以上级补助和本级财政支持为主,社会资本无投入。
(四)近5年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相关的绩效评价情况
近五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主要有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文物保护等项目、共享书屋和阅读点建设等项目。怀远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经费整体支出及时、合理,社会效益显著,完成时效均在规定年度内,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管理,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设置预算绩效指标,积极推动绩效自评结果应用,将其作为预算编制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使有限的预算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
三、 政策支持情况
为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落实,省市县主要出台以下政策:
1、免费开放工作: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电视局、安徽省财政厅《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蚌埠市财政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乡镇文化站每年5万元的免费开放经费,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每年20万免费开放经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上级、县级财政按照8:2比例承担。
2、农村文化建设:A、根据安徽省电影局《关于做好2020年全省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通知 》(皖宣明电〔2020〕13号)文件要求,保障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部电影,每场200元,由上级、县级财政按照8:2比例承担;B、根据安徽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关于常态化开展好全省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2022年农家书屋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全县行政村,农家书屋每村每年2000元,由上级、县财政按8:2比例分担;C、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电视局、安徽省财政厅《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县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由上级、县财政按8:2比例分担。
3、送戏下乡演出: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22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的通知》(皖文旅发〔2021〕79号)、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蚌埠市“送戏进万村”活动实施办法>的通知(蚌文旅〔2021〕87号)文件、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蚌埠市财政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每村每年4400元,省级、市县财政按8:2比例分担。
四、 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文化广电旅游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成使用后,运营资金严重不足,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受到影响。每村至少配备一名财政补贴的文化协管员问题仍未解决,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瘸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受到制约;县图书馆购书经费未能列入财政预算,人均年新增藏书不少于0.05册的目标任务无法完成。二是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三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文化人才队伍老化,专业素质不高,村级文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部分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后继乏人。
五、意见建议
(一)按照省市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结合乡村振兴,积极包装、申报文化阵地改造提升项目,需要各方面资金支持,切实保障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要立足我县镇村实际,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等方式,加大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不断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二)要加快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分馆、村(社区)建立服务点,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同时建设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的公共文化设施。
(三)积极争取省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和城市书房建设,进一步丰富我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四)结合政府购买文化演出服务,广泛征求广大群众意愿,积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确保购买的文艺产品适合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依托“两馆一站”等文化主阵地,加大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开展舞蹈、书法、绘画等培训活动。加大镇村文艺骨干、文化爱好者的培训力度,编排通俗易懂、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结合重大节日进行公开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策划开展线上线下文化展演、体验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走进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分享文化快乐。
(五)积极发挥基层文化志愿者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定期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他们指导镇村进一步规范免费开放、品牌创建、服务效能、日常运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