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钧客:“抢盐”“囤盐”?真没必要!

发布时间:2023-08-30 14:24 来源: 中安在线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8月24日,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消息影响,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出现了市民抢购食用盐的现象。当日下午,在北京某连锁生鲜超市线上平台,原本供应充足的食用盐,仅过了一个小时就显示“缺货”。而在线下,多家超市内的食用盐存在多次补货的情况。

  这波抢购食用盐风潮来的很突然。上午还是风平浪静,下午就风云突变。原本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都用不完一袋的食用盐,现在不少消费者一买就是几十袋。更让人感到突然的是,不仅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连偏远的乡村也出现了食用盐一袋难求的状况。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之所以去抢购食用盐,并不是因为自己对当下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评估之后做出的正常反应,而是因为听信他人谣传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后会导致食用盐市场供应紧张——“以后买不到盐了”,于是就盲目跟风。然而,面对谣“盐”,我们更需要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总量约有134万吨,这些核污染水是有控制有计划地排放入海,经过洋流扩散稀释后浓度会进一步降低。撇开扩散稀释后的核污染水究竟会对海盐生产产生多大的影响暂且不论,公众需要知道的是,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放将持续30年,谁能保证自己抢购的食用盐不变质并可以使用30年?而且,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比较长,如果海盐被污染,30年后该咋办?

  中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生产食用盐使用的原盐只有22%为海盐。也就是说,中国有近四成的食用盐生产所需的原盐为井矿盐和湖盐。而且,我国食用盐储备充足,基本可以保障3个月左右的正常市场供应。此外,盐资源产量位于我国首位的青海湖,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察尔汗盐湖,总的储盐量达到600亿吨以上,盐产量足够全球使用超过一千年以上,公众无需为“缺盐”而焦虑。

  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食用盐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食用盐毕竟只是调味品而不是主食,一般家庭的需求量并不大,甚至买一袋盐可以用上好几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囤积食用盐过多而无法在保质期内使用完,也会成为一种负担。同时,抢购食用盐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供应秩序,不仅会导致食用盐价格上涨,消费者多花冤枉钱,也会让不法分子为了利益囤积居奇,导致食用盐市场供应更加紧张。

  食用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当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成为现实时,公众对食用盐市场会不会供应短缺产生担忧,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面对谣“盐”,公众还是需要多一份理性,不必盲目跟风去抢购食用盐。我们应该相信,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会导致国内食用盐供应短缺,中国有信心更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满足民生物资供应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