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怀远县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委属各股室、各基层粮库:
根据《安徽省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为预防、减少和控制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危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善、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经委党委研究同意,现将《怀远县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怀远县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粮食仅指原粮,适用于全县境内的粮食在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因霉变、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因素,导致粮食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群体性人体健康损害,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事件分级根据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I)、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II)、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和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
1. 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I)。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2. 重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Ⅱ)。是指因食用质量不合格粮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3. 较大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Ⅲ)。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 一般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Ⅳ)。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遗留永久性严重健康损害,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县发改委成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县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任指挥长,委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委办公室、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财务审计股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委机关(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股室和委属各粮库均为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一室四组,即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和现场处置组、技术支持组、监督检查组、综合保障组。
(二) 主要职责。
1. 应急指挥部。启动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解除应急处置状态;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对参与处置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
2. 应急办公室。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落实本预案;收集和分析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提出启动、处置、解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建议。应急办公室设在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3. 现场处置组。对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场所进行调查和检查,封存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并抽样送检,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使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现场处置组由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负责。
4. 技术支持组。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参与事件调查;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对抽取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确定存在问题的粮食提出处理意见。技术支持组由委办公室、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财务审计股组成,粮食和物资储备股牵头。
5. 监督检查组。负责调查已经过具备法定资质的质检机构鉴定存在问题的粮食来源、流向和数量,依法责令有关企业限期召回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储存、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监督检查组由粮食和物资储备股负责。
6. 综合保障组。做好应急车辆调度、通信、物资供应等保障工作;汇总有关信息,并通过应急指挥部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协调新闻媒体配合事件处置,引导舆论导向,消除群众疑虑,综合保障组由委办公室、财务审计股组成,委办公室牵头。
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全力配合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如有必要,应急指挥部有权征用各成员单位的人员、车辆、物资等。
三、应急程序
(一) 事件报告及前期处置县局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接粮食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急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检查,并封存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控制好现场,了解和初步评估事件状态,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二) 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依据现场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三) 下达处置指令根据应急指挥部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决定,应急办公室组织协调各工作组赶赴现场,并按照分工职责开展工作。
(四) 实施应急处置各工作组到达现场后,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若遇有新情况,要及时报告应急办公室,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五) 终止应急处置各工作组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经应急办公室确认应急处置完成、事件危害消除或基本消除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应急处置结束指令。
(六) 调查和恢复重建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和处置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处置措施
(一)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
1. 立即进行现场检查,封存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粮食,并抽样送检。
2. 追查问题粮食的来源、去向和数量,及时将情况通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所在地政府食安办、卫生、市场监督等部门。
3. 责令有关企业召回存在问题的粮食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4.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
(二)重大突发事件。
1. 实施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的处置措施。
2. 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协调处置有关问题。
3. 联系新闻媒体,通过应急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告知公众事件情况,消除恐慌情绪。
4. 开展粮食质量问题专项检查,对质量问题涉及地区的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进行检查,第一时间封存问题粮食。
5. 配合公安、纪委等部门对责任单位、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件处理情况。
(三)特别重大事件。
1. 实施重大事件的处置措施。
2. 责令存在问题的粮食经营企业立即停业,全力追回售出的问题粮食。
3. 安排抽验人员随时检验或送检样品。
4. 报告并经县政府同意,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事件有关情况,发布消费警示,防止问题粮食扩散。
5.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食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清查可能存在问题的粮食。
五、附则
(一)责任追究和奖励对不按照本预案要求,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不执行或违背应急指挥部指令、玩忽职守、渎职失职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予以通报;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应对和处置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完成任务出色、为有效制止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扩大蔓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预案管理和更新本预案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原则上每2年修订一次,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结合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修改和补充。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