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集镇简介

发布时间:2025-03-03 15:19 来源: 怀远县包集镇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包集镇位于怀远县北部,南与淝河镇接壤,北与陈集镇接壤,东与固镇县接壤。距离怀远县城25公里,距离固镇县城20公里,距离蚌埠市区50公里。镇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19.1万亩。下28个行政村285个自然庄),户籍人口9436424832户),常住人口62323人(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镇区人口3.2万人,“十四五”末规划人口达到6万人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包集镇共有党员1914人,设有47个党组织,其中14个村级党总支,14个村级党支部,5个机关事业党支部,14个非公党支部。

2021年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28个村全部实现“一肩挑”。现有村“两委”干部172人(其中党组织成员110人,村委会成员94人),平均年龄40.6岁,女干部68人,35岁及以下49人,45岁及以下107人;高中及以上学历15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06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8人)。28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20人)。成立“一组一会”110个,成员556人。建立网格328个,网格员328人。积极打造艾草种植基地、包集村党建小院、南严村牡丹种植基地等党建示范点。

2021年度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41万元,村均收入40.7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强村11个。截至202210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12万元,村均收入53.98万元,50万元以上村14个,其中100万元以上强村3个。2022年度继续扩大艾草种植,建设艾草加工基地,打造包集有艾,艾在包集的特色产业。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选派干部资金入股分红,村集体流转土地2400亩,种植粮食作物及蔬菜。

2024年,现有机关事业编90个,其中行政编制49个,在编44人;事业编制41个(实际在编31人),内设机构4个,事业单位4个

二、基础设施建设

镇区规划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建成区国土面积6.8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969.5亩(131.3公顷),商业用地770亩(51.35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91.1亩(52.74公顷)。规划区南部以工业为主,中部以商业为主,北部以行政服务为主。

镇政府西侧已建成书香兰庭商住小区,用地45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住宅390套,商业用房22套)。镇政府自筹资金98万元对书香兰庭商住小区周边市政用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提升,筹资280万元对书香兰庭商住小区周边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开工,改造提升后将满足未来书香兰庭商住小区、商住小区二期、新建幼儿园、新建中心小学西校区、农贸市场商贸综合体等用电需求。

包集镇现有2个水厂(包集水厂、小集水厂),水源是地表水,原水水质在二类、三类之间,净化后水质能够达到饮用标准,日供水量7300吨,基本满足包集镇目前用水需求。

清沟河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2500吨新厂站已投入运行,已极大解决排污问题,随着污水支管网建设待全部完建后,会根本解决雨污水混流造成的伴有污水满溢问题。

包集镇辖区内现有35千伏(电压)变电站1座和火庙临时变电站1座(主供南严、北严),容量共计33150千伏安。35千伏包集镇变电站目前是双回路,实现一条回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回路可以不间断供电。35千伏包集变电站现有4条10千伏线路供电至全镇(一是10千伏包集03线供电主体为206国道西侧、南至淝河红星村;二是10千伏王圩06线供电至王圩、西楼;三是10千伏高庄07线供电至高庄村、张姚村方向;四是10千伏潘圩04线供电主体为206国道东侧至包集村;另有2条10千伏线路是从110千伏古城变电站供电:分别是10千伏古包08线、10千伏古火10线)。包集镇目前用电32000户左右,年供电量5500万度,其中工商业用电1500万度。计划在2035年建设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

新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占地7亩,建筑面积161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1条国道(G206)经过镇区,新改扩建后,从镇区西侧绕至镇区南侧;3条省道(S230<包王路>、S311<包火路>、S224<固怀路>)穿境而过;3条县道(X103<包高路>、X101<高古路>、X112<高刘路>)贯穿境内;21条乡道纵横境内。县乡道路总里程95.723公里。G3京台高速设有包集出入口,五蒙高速将途经包集,滕湖机场距离包集镇区6公里。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3年来已经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土地深翻6.3万亩,土地深松5.8万亩,土地流转5.2万亩。2018年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2万亩(高皇村、金沟村)。7条河流遍布全镇(怀洪新河、新淝河、新澥河、澥河、清沟河、北清沟河、金沟河)。已建成1100亩森林长廊,40公里长的包火路、包高路、包王路林带,3600米长的清沟河带状公园。

三、产业发展

(一)一产

粮食年产量15.5万吨;油料作物年产量0.52万吨;种植蔬菜2.5万亩,种类有大青豆、黄瓜等;特色农产品有包集老葡萄(800亩)、火龙果(150亩)。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4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9个);家庭农场45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规模养殖场共计16家(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9家,年出栏3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2家,年出栏420吨;肉鸽规模养殖场1家,年出栏8万只;肉牛规模养殖场3家,年出栏600头;肉羊规模养殖场1家,年出栏300头)。

农业生产机械设备保障充足,轮式联合收割机291台,秸秆打捆机140台,大中型(20马力以上)拖拉机416台,免耕播种机714台。

(二)二产

包集镇规上工业企业5家(安徽鼎盛工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怀远县弘远木业有限公司、蚌埠伍强木业有限公司、蚌埠纳嘉木业有限公司、怀远县森林木木业有限公司)。限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家(怀远县实惠多超市有限公司怀远县盛隆花生贸易有限公司<已停产>怀远县马氏花生贸易有限公司),包集镇规上建筑业1家(蚌埠民泰建筑有限公司)。房地产业1家(安徽华宏置业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小集省级美丽乡村740万元,潘圩美丽乡村560万元,水利提升工程5700万元,秸秆仓储大棚5400万元)

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42人),人员主要集中在山东临沂、浙江杭州、上海。及时宣传包集发展成果、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及时掌握返乡创业者的现实需求和意见建议,吸引有资金有市场的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三)三产

包集镇现有企业(含公司)397家,合作社260家,个体工商户4598户,宾馆登记25家(实际经营14家),足疗洗浴53家,餐饮178家。

四、财政税收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629万元,同比增长145.7%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5投资1.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59.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完成企业纳规申报2个,培育批零住餐限上企业 1

固定税源8个(安徽华宏置业有限公司、蚌埠伍强木业有限公司、怀远县弘远木业有限公司、怀远县森林木木业有限公司、怀远县弘越木业有限公司、江苏阜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五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安徽鼎盛工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阶段性税源6个(安徽中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文,3月起对再生资源商贸企业不得进行税收返还>、安徽华宏置业有限公司、江苏阜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报验,还有工程>、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后续无工程>、合肥市瑶海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后续无工程>、安徽天登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后续无工程>)。

五、社会事业发展

包集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3769名,教师768名。其中:

包集中学是皖北地区重点农村中学,现有8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78人,教职工近300人

初中3所(火庙中学、王圩中学、高庄中学),现有25个教学班(火庙中学16个,王圩中学3个,高庄中学6个),在校学生1384人,教师105人。计划今年将王圩中学整体合并到高庄中学,只保留火庙中学、高庄中学。

小学27所,现有2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567人,教师385人。计划新建中心学校西校区,占地60亩,规划36个班,可容纳1800人。

幼儿园13所(公办幼儿园6所,有证民办园7所),学生1426人,教师148人。计划新建包集中心幼儿园,占地20亩,规划15个班,可容纳500人;王圩幼儿园,规划9个班,可容纳300人;金沟幼儿园,规划9个班,可容纳300人。

镇区有小学4所(包集中心学校、祖海希望小学、塘沿小学、林西小学),在校学生2419人,教师112人。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怀远县第四人民医院(包集新卫生院),占地面积30,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20张床位住院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土建部分)已招标完成并开工,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拟于2022年12月投入使用。包集卫生院被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为2020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已建成26个村标准化卫生室(陈圩村即将完工,牌坊村的村卫生室正在走土地审批手续)。

包集镇五保人口409人(分散供养366人,集中供养73人)。现有2家养老机构:包集敬老院40人(失能13人,半失能6人),工作人员8人;石元敬老院27人(失能6人,半失能4人),工作人员5人。

城乡低保保障人口1865人(农村低保1829人、城镇低保36人)。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切实担起主体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一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性返贫的底线,以“多网合一”等举措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监测网格,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织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络,2022年以来共识别监测对象138户415人;二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建立问题提早发现,快速解决机制,定期召开镇村及有关行业部门会议,形成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工作局面,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动态清零。三是全力抓好精准帮扶工作,根据脱贫户、监测户实际困难,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及时帮助落实相关帮扶措施,今年兜底保障1462人、小额贷款206户1024万元、教育资助322人21.7725万元、特色产业172户38.547万元、公益岗位305人、防贫保2230人7.7239万元。

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要求,持续抓好垃圾处理、改厕、污水处理。今年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758.4吨;统筹资金200万元,清理沟塘216个;清除各类畜禽养殖废弃物1127.7吨;拆除乱搭乱建187处,小广告1874拆除无功能建筑57845822平米,残垣断壁646

历年来共改厕7212户,其中2021年改厕2490户,2022年任务608户已全部完成。

八、美丽乡村建设

累计建成美丽乡村9个,省级5个(路圩村、薛场村、滕元村、小集村、高庄村),市县级4个(易圩村、石元村、大营村、潘圩村),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小集村被评为“全市十佳美丽乡村”。目前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双河村已被市、县验收。2024年计划建设南严村、易圩村、陈圩村;2025年计划建设梁王村、余庙村、罗元村、西楼村;2026年计划建设桥口村、火庙村、镇东村、包集村;2027年计划建设牌坊村、大沟村、北严村、王圩村、金沟村。2027年将完成我镇28个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