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在行动
随着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的到来,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期,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其中,由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尤为值得关注。这两种疾病具有传播快、症状相似的特点,需引起公众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由相应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二、这两种疾病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这两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背部有一道明显的白色纵纹,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埃及伊蚊背部有独特的“竖琴”状白色斑纹,仅分布在南方局部地区。伊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当伊蚊叮咬了感染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人后,再去叮咬健康人,就可能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瓶瓶罐罐、废旧轮胎、花盆托盘等小型积水容器是伊蚊孳生的“温床”。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1、个人防护
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避剂。减少在草丛、树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家中安装纱窗、纱门,推荐使用蚊帐防蚊。

2、清除蚊虫孳生地
定期检查并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如瓶瓶罐罐、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蓄水池、水箱等加盖密封,水生植物容器每周换水并彻底清洗内壁。

3、改造环境卫生与设施
定期清理淤泥和杂草,清除垃圾、杂物,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定期疏通地下室、屋顶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
4、外出旅行防护
查询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科学安排行程。准备含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便携式蚊帐等防护用品。优先选择有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如条件有限,可使用便携式蚊帐。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不会因隐性感染,导致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播。
5、健康监测与就医
如果出现疑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如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皮疹等,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四、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在行动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房前屋后孳生地
怀远县卫健委、爱卫办要求各公共场所、机关单位精心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并发动群众开展深度清理,倾倒积水,清理盆盆罐罐,减少病媒生物的栖息地。

2、组织开展病媒生物控制,消灭病媒孳生地
5月以来,怀远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间隔20天组织专业消杀人员根据病媒生物种类和活动规律,对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榴城公园、大禹广场、荆山广场内的草地、灌木丛、树林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喷洒,对水体投放缓释灭幼剂消灭孑孓,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3、定时开展病媒生物监测,掌握病媒活动规律
怀远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安排专业人员每月开展2次媒介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其活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消杀方案,确保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怀远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温馨提示:防控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务必以“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为核心,采取科学灭蚊措施,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阻断疾病传播,共筑抵御蚊媒传染病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