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集镇:党建领航聚合力乡村“造血”添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21 16:26 来源: 怀远县包集镇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根基在集体。近年来,蚌埠市怀远县包集镇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以“党建红”引领“发展兴”,通过凝聚合力、整合资源、创新路径,让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依赖”转向“造血自强”,走出了一条班子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特色之路。 


建强堡垒聚人心,筑牢“造血”根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包集镇把强化党组织引领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从班子建设、规划制定到督导问效,层层压实责任。镇党委借村“两委”届中补配,选优配强“领头雁”,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让村干部跳出“农耕思维”,树立“市场意识”,从“等靠要”变为“主动闯”。每年年初,党建办、纪委联合管理区帮助村级“量身定制”发展规划,明确项目清单和推进时限,以“挂图作战”倒逼落实,形成“书记抓总、干部包村、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工作专班常态化进村督导,既看项目进度,更查实际效益,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据统计,2024年,全镇28个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58.47万元,14个村突破50万元,截至2025年6月村均收入达到36.2万元。

整合资源促联动,拓宽“造血”路径打破“一村一地”局限,包集镇巧做资源整合文章,让土地、资产、产业“活”起来,打通多元增收路。小艾草串起大产业,利用沟塘路坝、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艾草3700余亩,既带动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又破解了人居环境反复整治的难题。引进安徽兰琪儿艾业有限公司,建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让“不起眼的草”变成“致富宝”。垦地联手念活“田字经”,与龙亢农场合作推进“玉米小麦种子大托管”模式,村集体牵头流转土地,农场提供良种、技术和机械化服务,规模化种植让亩均收益提升,集体“造血”能力持续增强。闲置资产变“摇钱树”,借“三资”清查摸清闲置砖窑厂、校舍等“家底”,通过出租或“村企合作”入股,让“沉睡资源”产生“现金流”,“租金+分红”的双收益模式让增收更稳。

示范引领激活力,放大“造血”效应以潘圩村为标杆,包集镇用“一点突破”带动“全域开花”,让集体经济发展有样可学。潘圩村跳出“卖原粮”老路,注册“老潘圩”品牌,开发石磨面粉等特色产品,通过工会采购、商超直供打开市场,让农产品附加值翻倍。整合清沟河风光和闲置农房,打造“潘圩印象”露营基地,让田园风光变“旅游经济”。将集体收益投入修路、建广场等民生工程,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如今,潘圩经验正逐步在全镇推广,带动更多村走上“强集体、富村民”的快车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造血”正当时。包集镇将持续以党建为笔,以资源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集体经济发展新篇,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