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集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

发布时间:2025-08-26 11:17 来源: 怀远县包集镇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水生态作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活品质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包集镇,黑臭水体曾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拦路虎”,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更成为村民心中的“痛点”。包集镇党委政府将黑臭水体治理列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攻坚任务,也紧紧依托蚌埠市(怀远片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EPCO项目,锚定“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目标,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四步走科学策略,以系统性治理破解生态难题,让“臭水沟”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生态带”。

 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破解黑臭难题。针对镇内黑臭水体成因复杂的特点,为摸清源头确保根本解决问题,制定“一水一策”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治理时限。通过截污纳管建栅格的生物生态模式,将生活污水引入大栅格统一处理,并结合实际,投入资金开展清淤疏浚工程,清理河道淤泥并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焕发新生,从“臭水沟”到“景观带”。 通过综合治理,包集镇黑臭水体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整治难度最大的清沟河潘圩段为例,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氨氮浓度大幅降低,黑臭现象全面消除。沿岸新建生态护岸2000米,增设休闲步道和绿化带,昔日污水横流的河沟蜕变为村民散步、垂钓的“亲水公园”。全镇累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15处,惠及周边村民20000余人。村民张大姐感慨道:“以前夏天都不敢开窗,现在水清了,鱼也回来了,环境大变样!”

 巩固成果,全民参与共护碧水清流。为避免“返黑返臭”,包集镇建立“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设立村级河长28名,配备专职巡查员,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和河道保洁。同时,创新引入“村民自治”机制,通过环保宣传、组织“护水志愿队”等方式,提升群众参与度,累计开展环保宣讲活动20场,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为长效保障治理成果,镇政府与养殖户签订责任书,规范畜禽粪污处理,并试点将治理后的水塘承包给村民发展生态养殖,既增加收入,又防止污染反弹。

 下一步,包集镇将持续加快推进国家黑臭水体试点项目建设,保障施工环境并落实属地责任,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并升级污水处理设施,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镇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同时,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和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带,助力乡村振兴。治理是民生工程,更是生态振兴的起点,包集镇将以水为脉,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