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坟镇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保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跨越赶超中攻坚突破,全镇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齐心协力抗疫情,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从严从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全力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科学开展重点行业人员全面核酸检测工作和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落地排查工作,疫情防控做到“快、准、稳、狠”。2022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镇群众生命安全,我镇全体干部下沉一线,超1000名党员干部奔赴各检测点,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工作引导群众、协助医务人员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
1-9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66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654万元、财政非税收入8万元。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39万元,1-9月份累计支出2215.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05.7万元;教育支出127.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8.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1.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17.6万元;农林水支出503.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0.8万元。
认真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各类项目和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回升。全镇个体工商户新增516家,私营企业新增46家,专业合作社新增3家。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3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6家。
(二)全力以赴担使命,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充分利用常坟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实施“旱改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挖沟渠、整修涵闸,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资1160万元完成1200余亩旱改水项目。利用现有优质糯稻、水生作物、水产养殖等,大力发展下游及深加工产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扎实推动老镇区整治提升工作,以唤醒常坟商业基因,打造活力常坟为目的,整顿和化解昌盛街、茂荣街、交通路及周边交通疴症,促进商贸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满足城镇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开拓农村市场,有效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坚持不懈治污染,绿色发展迈入新轨道。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投资9000万,污水日处理量2500吨的常坟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严格落实“河长制”,改善跃进沟常坟段的水体质量;严格落实林长制各项工作要求,稳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新造林1020亩。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年投入镇村干部、志愿者和民工8000余人次,投入挖掘机、铲车、垃圾清运车共102辆,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112处,拆除废弃厕所1000余处,清理无功能建筑7200多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1080余处,清理小广告2300余处,路肩整治8800余米,整治沟塘59条,整治乱象8900余处,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持续减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抓好重点领域排查管控,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企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
(四)持之以恒化矛盾,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和综治维稳目标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年共进行集中宣传12场次,发放《如何预防养老诈骗》《国家安全知识》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营造了良好社会宣传氛围。2022年没有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了我镇社会和谐稳定;我镇共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66宗,调解成功率达100%,平安建设成绩突出。
认真开展常坟镇“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常坟行”活动、常坟镇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暨“百日行动”隐患排查工作,促进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相关制度,立足防范,整治隐患,切实加强和改进全镇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我镇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63家,出动检查476人次,排查安全隐患173条,均现场督促其限期内整改;联合永平岗村组建了常坟镇消防应急救援队,添置了消防车1辆,并组织1次针对性的消防演习,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切实加强。
(五)用心用情办实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撤并工作,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完成宋庄小学、杨圩小学撤并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和教师分流;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健身休闲设施全面优化,全民健身活动全面铺开。2022年我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2558.24万元,84540人参合,参保率达93.5%,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完成城乡居保筹资2761.54万元,系统代扣成功35060人,人均缴费金额787.66元。坚定保障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补贴政策落实,1-9月共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224.2658万元,特困供养补助资金246.7447万元;发放高龄补贴资金124.56万元、居家养老资金51.04万元;临时救助8人,救助资金1.28万元,严格守好社会保障底线。
规范农民建房审批,全年上报审批40户,完成危房改造4户;不断加大防违控违工作力度,开展农民建房巡查40余次,全年未发现违法建筑。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工会、团委、档案、公职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提效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我镇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税收贡献大的优质企业。制定《常坟镇营商环境整治活动方案》,进一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树立全体干部敢担当、重作为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重实干、讲实效。
(七)持之以恒强作风,担当作为不断强化。
良好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死角、积蔽、尘垢,进一步深挖深查深改,不断扩大作风建设成果。强化责任担当,以优良作风促进转型发展,以发展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率先垂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工作效能的提升、发展环境的优化。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三重一大”、末位表态制度,全面实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四议两公开”、三公经费、惠农补贴发放等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抓好《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廉政教育,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廉效提醒及学习典型案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缺乏重大工业项目支撑,财政收支平衡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如村镇规划编制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制度有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等。三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存在短板弱项,行政效能有待提升等。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聚力乡村振兴,做好产业文章
1.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杨圩、建华、宋庄、邹庙四个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快镇域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为发展农村规模经济提供保障。
2.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3.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将符合监测标准的农户全部纳入,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始终盯住政策落实,持之以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衔接政策;始终盯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力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增收。
(二)聚力项目投资,着眼经济发展
1.积极推进项目谋划和建设落地。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谋划建设200亩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烘干包装加工一体化;立足全镇2000多辆货运大车资源,推动200亩物流园建设;建立大型冷链仓储项目,增加反季节货物储存流通交易收入;拟在S315省道集西段南侧建设一座占地7亩的加油站,填补常坟镇无油可加的“空白”,解决群众加油“难”的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实施商业综合体和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项目,入驻商超,美食、服装、娱乐等项目拉动群众商业消费;实施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遇春公园和大明文化产业园,结合大河湾农旅项目,弘扬花鼓灯文化,打造旅游名镇。
2.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整治实体经济项目引进难、落地难、见效难问题,充分利用省市关于推进重点镇建设培育经济发达镇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有价值的项目线索,强化企业跟踪服务,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有步骤、有计划地扶持现有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推动企业走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增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三)聚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常坟
1.绘制美丽乡村蓝图。推动镇区提质建设,加快遇春新区地块征地、路网、公园建设和可开发地块土地挂牌出让进度,高标准建设遇春新城,不断完善镇区各项服务功能,努力形成新老城区互补互促、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怀远县中医院常坟分院、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
2.创建美丽宜居环境。继续实施村庄清洁专项行动,不断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行分阶段分步骤创建提升,逐级打造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短板补齐、长效管护建立的干净整洁村,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治理健全的美丽宜居村,村庄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健全、文化特点鲜明、产业特色发展、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特色精品村。
(四)聚力污染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统筹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污染治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相关要求,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发动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民众举报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核实,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镇内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跃进沟常坟段整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污染整治;加强辖区各养殖场的环保管理,督促做好养殖污水处理工作。
(五)聚力民生保障,为民服务再谋福祉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关注“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巩固情况,精准施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网络,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深化双拥工作,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五有”全覆盖,争创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面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保障等政策要求,严把关审核,把生活困难群众纳入社会兜底范畴,确保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常态化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好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载体让党员干部实时参与为民服务中。积极推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工会、妇女儿童、团委等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六)聚力社会治理,加强自身建设
1.着力建设平安常坟。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管好精神病患者,严防“邪教”组织,全力做好维稳安保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严厉打击毒品、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台风等防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着力建设廉洁常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教育成果,纵深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