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淝河镇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9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92号提案的答复
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淝河镇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但群众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纠纷,给全镇社会稳 定大局带来一定影响,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给镇村两级干部带来一定的压力,有的甚至消耗了镇村干部相当一部分精力。为此,淝河镇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强力推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立足部门职责,形成多元化解合力,领导包案,强化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坚持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成立全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领导班子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建立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加强排查、预警、调处,
对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列入党委、政府督办内容,强化跟踪 问效。坚持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活动,落实镇 主要领导包案化解矛 盾制度,对重大社会矛盾,由镇领导亲临一线,直接车头处理。
二、整合调解资源部门联动,发挥职能作用。镇党委制定了矛盾联排联查、部门联席会议、部门联动联调等多项制度。整合资源,协调综治、信访、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土管城建,建立了淝河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即信访超市),配齐配强调解队伍,完善专职调解员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切实发 挥镇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室等组织作用,及时引导群众按正常途 径反映问题,通过和依靠镇村两级来化解矛盾。司法、综治、信访、公安,主管单位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积极作为,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发挥合力化解机制,预防和阻止矛盾进一步激化 。
三、强化社会参与,典型引路,发择品牌效应,拓宽矛盾纠 纷化解途径。2014 年,淝河镇中淝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镇村建设示范点。当时,村“两委”干部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可是建设 工作刚刚启动,就因为拆迁、修路、环境整治等问题,与一些不 理解的村民发生矛盾纠纷,严重影响 工作正常开展。村民杨某新盖的3问厨房,与规划建设项目不一致,需要拆除重建,村“两委”干部轮番上门做工作均未达成协议,经镇政府司法所等部门多次调解也不凑效,一直处于僵持状态,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看着好事难成,老党员宋士林和家族中威望较高的杨建元心急了,主动站出来,不厌其烦地帮助村里去做杨某的思想工作,向杨某解释美丽镇村建设的意义和好处。经过他俩白天晚 上数 十次 的 上门动员,终于说动 了杨某,主动拆除了厨房,使这起拆迁问 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件事使中淝村“两委”干部受到了启发。经过研究,他们决定邀请村里有威 望、 擅长给人“说事”的“和事佬”参与美丽镇村建设中来,帮助镇村做群众工作,走亲情和利用个人威望化解矛盾纠纷之路。实践证明,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和事佬”,他们的个人威望和亲情感染就像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把钥匙,一把钥匙打开一 把锁。中淝村“两委”干部举一反三,利用村里威信高、想做事、会做事的群众参与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2015年3月,中淝村以家族为标准计算,一个家族推荐一名“和事佬”,全村共推荐“和事佬”28人 ,组建一支化解矛盾纠纷的队伍,并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中淝村“和事佬 ”矛盾纠纷 排 查 调 解 协 会 (中淝村“和事佬”民间协会 )。 在矛盾纠纷化解工 作中,中淝村“和事佬”们总结出了以下化解办法:一是亲情法。利用与当事人亲属关系的身 份调解。二是硬磨法。对僵持的事情,不厌其烦、多次劝说和解。三是安抚法。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先进行安抚、劝慰,等冷静下 来后再进行调解。四是靠背法。不让双方当事人见面,居中进行调处的办法。 五是协作法。遇到难事大家分工一起上。围绕“积极预防不发生,一旦发生早发现,发现之后能控制,妥善化解不激化”的原则,镇党委认真指导村级不断完善民间“和事佬”调处 人员的评选标准、调解原则等制度,规范调解登记事项,发挥“和事佬”信息员和调解员的前沿作用。中淝村在美丽镇村建设、环 境综合整治、改水改厕等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矛盾纠纷,都是通过“和事佬”解决的。
“和事佬”民间协会成立以来,2023 年至今,中淝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起,化解成功24 起,化解成功率在96%以上,村里 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到市越级访事件,就连到镇综治中心上访的事件也很少发生。中淝村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以草根力量 就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新路子,镇党委也逐步向其他村推广。“和事佬”民间协会较好地起到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市 、县政法部门的肯定,2020年被《安徽法制报》大篇幅进行报道。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办复类别:A
联 系 人:王*珂
联系电话:89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