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桥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27日在兰桥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镇长 张娟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抓项目、谋发展,镇域经济发展乘势而进。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条件下,全面排查和梳理税源,全力挖掘收入增长点,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2023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42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92万元;非税收入34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99.10万元(全口径)(其中:税收收入479.57万元,非税收入19.53万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70.71万元,占全年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的63.55%,转移性收入2044.68万元,我镇当年可支配收入为2315.59万元。
招商引资抢抓机遇。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个(安徽省芡河湖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宝鑫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9次,拜访企业12家。春节期间组织20余名外地成功人士召开迎新春座谈会,提供招商引资线索3条。加大对已引进项目和包保企业的帮扶支持力度,实行班子成员领衔包保服务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普查推进扎实有序。聚焦“五经普”工作,全面摸清家底。挑选27名普查员,采用“理论+案例+实操”丰富培训形式,夯实队伍基础,一轮核查对40个普查小区进行地毯式摸底,二轮核查对照疑似问题清单,逐项整理、分类分村、逐户销号,三轮核查对法人单位和个体规模户进行全面复核,“定期+不定期”进行“电话+上门”抽查检单位和个体户482户,保障普查数据上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全年合计上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359户和个体户3301户,工作质量稳居全县领先水平并代表怀远县顺利通过市级清查阶段验收。
一年来,我们抓衔接、强根基,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
精准衔接向深向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帮扶责任,落实衔接政策。深入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共排查10409户41907人,新识别监测对象11户25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加强就业帮扶,通过提供就业指导、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帮助脱贫户(监测户)244人实现本地就业,808人实现异地就业,累计申报奖补资金5.34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93人13.95万元;积极帮助89户脱贫户(监测户)申报特色种养业奖补25.84万元;申报危房改造项目10个27.1万元;新增脱贫户(监测户)贷款31户150万元,存量贷款102户502.59万元。脱贫户(监测户)基本医保参保率、“防贫保”综合保险基本项目参保率均达100%,有效兜底保障脱贫人口与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
农业生产提质增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粮食总产达14.9万吨;出栏生猪2万头、家禽90万只。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左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种养业+加工+销售业”等产业发展模式,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已具规模。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年整改基本农田图斑32个,面积227.5亩;一般耕地图斑6个,面积25.82亩。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事一议”和土地复垦结余资金251.2万元新建陆圩、藕塘、孙庄、中郢和杨圩水泥道路15806.4平方米;统筹土地复垦结余资金110.12万元新建三格式化粪池235.4立方米、砂石路6836.55平方米、污水管道412米;利用组织部“百千万”资金50万元新建孙庄村农机及粮食堆放点一个。争取环保专项资金85万元用于杨圩和中郢村沟渠环保整治。
一年来,我们抓建设、重管护,生态环境保护焕发新貌。
生态功能不断完善。坚持以“全覆盖、零容忍、常态化”要求,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扎实推进芡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各类畜禽污染、坑塘养殖和黑臭水沟共158个,其中40户畜禽养殖户已全部规范养殖;104处坑塘养殖已全部取缔,89处已通过验收,15处正在申请验收;14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改完成,并通过验收。扎实推进林长制,镇村两级林长巡林463次,有效完成森林抚育3390.5亩,退化林修复83.9亩,新增造林112.6亩,验收森林长廊面积316.32亩。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控茬收割、带刀作业、打捆离田为主、粉碎还田为辅”的工作方针,保证收割一块,打捆一块,抢种一块,午秋两季秸秆综合利用量21140吨,综合离田利用率98%以上,实现全年“零火点”的目标。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学习观摩、季度考核、年底评比等措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共拆除乱搭乱建180余处,总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逐步完善农用户改厕建设,2023年完成户改厕240户,累计申报奖补资金37.26万元,户改厕“整镇推进”目标实现;积极开展改厕“回头看”排查整改工作,对全镇13个村5581户改厕户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上报213户问题户,已全部完成整改。2023年7月26日,兰桥镇联合村和梅郢村代表蚌埠市迎接市级改厕交叉考核,考核效果较好。
常态管护趋向完善。聚焦发力点,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公共设施管护、推进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广建立“积分超市”,配套建立“红黑榜”公示等管理制度,及时兑换积分奖励物品,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改善。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共评选镇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9户,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户、美丽庭院示范村3个,努力营造出以得“星”为荣、变“净”为美,争先评优、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年来,我们抓落实,强服务,民生福祉保障基石筑牢。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不遗余力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全年评议取消低保39户87人,联审联批新增低保61户119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979.62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85.73万元,残疾人救助资金140.56万元,临时救助51人次16.2万元,合作医疗门诊补偿37858人次112.06万元,村卫生室补偿7856人次8.89万元,卫生院住院补偿626人次93.56万元,为23名孤儿累计发放生活补助费33.12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尽心尽力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制定兰桥养老院护理工作方案和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常态化开展养老院食品安全40余次、消防安全排查30余次。新增刘集街道老年大食堂一个,各助餐机构累计办理助餐卡253人。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23年,全镇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9.2%和91.16%,分别位居全县第一和第二。扎实推进卫生乡镇创建,不断完善卫生院(室)管理制度,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发放居民免费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3万余张,播放宣传片200 余次,举办健康讲坐9次。推广“三公里”就业圈就业服务平台,注册登记求职者835人,注册企业18家,注册企业在招岗位56个,实现简便高效的招工对接。大力开展送工进企服务,现场帮助企业招工46人,达成意向性招工104人。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杨艳艳和杨星月两位老师被授予怀远县2023年“教学能手”、杨梦老师获蚌埠市第六届“教坛新星”、曹敏艳老师获评蚌埠市青年骨干教师。兰桥镇实验小学被蚌埠市教育局评为市级课后服务特色学校。2023年中考700分以上藕塘中学6人,兰桥中学2人,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乡风建设更显成效。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和文体比赛等各类活动40余场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参与志愿者1200人次,受益群众1.3万人。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2023年获评市级平安家庭1户,好军嫂1人;县级好媳妇1名,最美家庭2户,文明家庭3户,平安家庭12户,三八红旗手2人,三八红旗集体1个。
武装工作落实有力。2023年我镇预征报名青年60名,经初审初检进站58名,双合格23名,入伍15名,其中大学毕业生8名,征兵“五率”全县第一名并荣获蚌埠市军分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编组基干民兵100人,其中民兵应急分队30人,专业任务分队70人,顺利完成县武装部要求的民兵点验任务。完成村级退役军人示范站提升13个。目前全镇在册享受待遇的优抚对象共283人,重点优抚对象76人,全年共发放优抚资金174.98万元,定补资金73.92万元。
一年来,我们抓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推进大显成效。
平安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开展反邪教、反电诈、法治进乡村宣传,全年开展法制讲课5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3万余张,宣传标语小扇子1000余把,悬挂横幅40条,宣传海报50张,落地板块16块。开展平安家庭动态管理,重点关注走访不平安家庭,及时化解矛盾,全年共转化不平安家庭89户。定期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排查,及时开展五类不良少年线索排查和疑似邪教人员线索排查,认真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摸排和定期走访,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提高。成立13支治保会巡查队伍,结合派出所江淮义警组织,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夜间巡逻,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双提升”基础不断夯实。
矛盾调解常抓不懈。注重源头防范,统筹“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民调解员”等各方力量,常态开展“入农户听民声解民忧”活动,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攻坚,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40余批100余人次,办理上级部门交办案件10件,其中省访件2件,网上信访件8件,所有交办件已全部给予答复并出具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态化开展食品药品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两个责任”,组织镇村包保干部对106家经营主体开展督查、宣传,全力保障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共开展烟花爆竹安全检查10余次,查处违规经营5起;开展燃气安全检查20余次,排查40户,发现问题40余个,已全部整改销号;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30余次,排查重点场所150家,查出无相关消防器材10家,也已全部规范配齐。全方位开展防溺水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家庭监管责,严密防范儿童溺水,全镇组建防溺水应急救援队14支,设立防溺水警示牌391余块,设置“一绳一杆一圈”应急设施223余处,确保安全防线不留短板。2023年以来我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一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履职能力稳步提高。
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举一反三抓好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政务村务公开。
严格规范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认真高效办理人大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按程序办事,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有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扎实推进普法工作,突出抓好法治宣传教育。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自觉抵制“四风”,增强自律意识,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坚决扎紧制度笼子,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树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得到从严控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加速,大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确保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人大代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兰桥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盘点收获之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镇域经济体量不大,税源不多,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还存在诸多短板,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还很大,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干部拼抢意识、创新能力和工作作风还需加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仍需不断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逐一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县决策部署,紧扣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进一步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拿出管用办法,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美好生活为追求,以政府建设为保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为民服务、干部作风、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凝心聚力推动兰桥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
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各项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引领,全面增强综合实力
做项目谋划文章。立足长远发展,聚焦兰桥实际需求,紧盯国家政策趋势,做足项目谋划文章,围绕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等领域提前谋划一批项目,确保选得准、争得上、用得好。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让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拓展我镇发展的“内部空间”,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2家。全力支持配合313省道征地拓宽项目和怀凤高速公路途经兰桥境内征地补偿等工作,为提升兰桥形象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实现政策向项目集中、要素向项目聚集、干部向项目靠拢。激活兰桥独特的资源禀赋,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
下融合发展妙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蚌埠宁波合作帮扶的历史机遇,要以“不请自来”的勇气,主动“靠上去”求融合。要以“死缠烂打”的韧劲、“紧紧缠住”的胆魄,主动“黏上去”求发展,不遗余力打开融入“长三角”的“机遇之门”。要充分发挥兰桥独特的资源禀赋,精准“接上去”做好“农文章”。要从思想上、政策上、战略上主动“融进去”,要千方百计地把我们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石榴特色旅游小镇等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出营商环境高招。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做好企业帮办的“跑腿工”,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发挥乡贤联系“纽带”作用,拓展“苏商”“浙商”招引渠道和范围,做大“朋友圈”,力争全年招引2家以上优质企业入驻。扎实开展企业服务行动,全力保障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力争企业诉求办结率、满意率保持100%。对企业面临的用地、用工、资金等要素问题,积极组织落实帮办代办、用工招聘、银企对接等政策服务,助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聚焦农村建设,全面展现乡村魅力
提升农业发展质效。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抓好水稻灌溉和田间管理,强化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全面完成粮食生产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4年将重点推进2021年第八批次和2023年第十四批次增减挂钩项目,为争取用地指标做好储备。通过农业招商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发展“规模农业”,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在经济作物中的地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深入开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大观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等“六个之路”,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时序进度,重点开展生态提质行动、产业增效行动、文化赋能行动、人才促进行动、组织领航行动等5项建设任务,全力打造芡河观光带、皖北精品民宿、特色街区、亲子研学等12个重点项目,努力将大观村建设成皖北彰显田园风光、农业大地景观、平原田园风情、果园林海等特色品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和美乡村。扎实推进瓦房村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强化“点、线、面”结合,坚持精心规划与精美呈现并举,坚持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并重,推动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从有形到有神,从整治到善治,从宜居到宜业,从图景到实景。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好脱贫户规范分类,开展监测帮扶审核和录入工作,精准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实施培训就业、雨露计划、公益性岗位、消费帮扶等政策措施,确保小额信贷“应贷尽贷”,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用足用好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和项目资金,健全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水、电、路、通讯提质升级。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坚持党建引领、实施“村企联建”,力争2024年,7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三)聚焦内外兼修,全面提高治理能力
让乡村更美丽。依托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大力推进大观村、瓦房村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出彩出众。持续做好已建成的和美乡村中心村长效管护工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建一个靓一个、建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利用项目资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停车场、道路拓宽、村庄亮化、居民休闲娱乐场所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将乡村打造成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让生态更友好。以严格的举措加力生态保护,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健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镇村雨污管道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消除全域黑臭水体,实现乡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高标准完成已上报的2024年改厕任务333户。严格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完善流域内禁捕长效机制,加大芡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生态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林长制,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抓好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工作,严厉打击滥采滥伐,常态化开展“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清理。守住秸秆禁烧“零火点”,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有所突破。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切实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让文明更厚重。坚持以省级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厚植文明底蕴。建立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镇村网格员和执法队伍作用,提升刘集街道、藕塘街道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街道创建的突出问题。坚持“融合+”创建理念,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衔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护苗”行动以及“扫黄打非”专项宣讲行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平安家庭”“文明家庭”,引领社会新风尚。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四)聚焦民生福祉,全面绘就幸福底色
持续增强“获得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高效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全力办好“民声呼应”。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强化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引导,动态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持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规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常态化开展老年助餐活动,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推动敬老院提档升级,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
持续增强“幸福感”。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打造优质校园环境。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推进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精心策划举办科技卫生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持续增强“安全感”。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健全镇村联动、警民联动巡逻机制,持续擦亮“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官”品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有效掌控苗头性、倾向性的信访问题,严格执行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第一时间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做实信访源头防范治理,争创全省信访工作“三无”乡镇。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排查整治,确保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营造良好食品药品安全环境。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大力支持共青团、工会、残联、妇联、科协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兰桥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更多优势、实现更快发展,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强化政治建设,进一步锤炼忠诚品格。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鼓舞斗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兰桥见行见效。
(二)强化法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开创依法治镇新局面。把法治精神贯彻到政府履职各方面、全过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法律顾问机制,一体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激励实干担当。坚决践行正确政绩观,恪守为民宗旨,走好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提高履职尽责、攻坚克难的本领。坚持实干实绩导向,以政绩论英雄,以实干显担当,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落地落细。聚焦“事要解决”,优化政府职能,实现行政效能全面提升。高质量做好市长热线办理工作。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守牢廉洁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重在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好幸福兰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