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版】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于卫生健康的内容
亮点一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全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我国坚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明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亮点二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亮点三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更多关注,老年护理专科因此也发展得愈加迅速。我们始终以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学术引领、技术帮扶作用,推动区域内老年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我们要结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容,不断完善老年护理相关工作。比如,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加大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养力度,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相关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护理、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从细节处着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亮点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报告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医改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合作的复杂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医疗、医保、医药的密切协同配合。通过行政、市场和法律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破解医改难题,能有效增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效果。

亮点五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不仅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也是对未来应对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出的明确要求。
群体健康是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如何护佑公众健康,避免疫情蔓延?关键在一个‘早’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并要求加强监测能力建设,2020年6月2日,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提到“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
亮点六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监测预警工作,正在系统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还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源的广度和覆盖面,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敏感性,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提高多部门协同性,提高全社会和群众参与程度,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等,在多方面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发现能力。

亮点七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建设好公立医院,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惠民生,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到2025年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遴选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明显缩小。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快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
亮点八
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近年来,很多人见证了基层医疗的可喜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常见病多发病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就诊看病,基层医务人员忙起来了。

亮点九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建设与宣传,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推广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渠道管理服务。按规定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救治救助综合保障。提高常见精神障碍规范化诊疗能力,鼓励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开展远程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亮点十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病有所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医疗行业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从治转向防,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此外,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疗效也得到广泛的验证。
下一步,我们要广泛地宣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把中医药送进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业、工厂,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认识、了解中医药。我们要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借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地阐述和展现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亮点十一
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