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政策解读】赵瑞冲书记解读《魏庄镇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解读文件:《魏庄镇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解读人:赵瑞冲 魏庄镇党委书记
一、制定背景
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县纪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怀远县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怀民〔2019〕223号),结合我镇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整改和低保、特困工作实际,制定《魏庄镇进一步做好2019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起草过程
2019年将围绕“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实地核查,提升实效”,持续深入地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规范特困供养管理工作,达到社会兜底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的目的。
三、核心内容
(一)突出重点
1.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整治做法不实问题。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工作中是否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经办中是否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严肃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2.查“漏保”“错保”现象,整治认定把关不严问题。查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对象未及时纳入低保情况,整治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中的作风漂浮、敷衍塞责、不敢担当、“宁可漏保也不错保”、推诿拖延效率低下、“分配名额”或以“指标”为借口拒绝受理群众申请等问题。
3.查近亲属备案制度不落实现象,整治优亲厚友的“人情保”问题。将近亲属备案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作为治理重点,查是否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纳入低保情况进行备案,是否做到档案单独存放,重点抽查复核,整治查处农村低保中的“人情保”问题。
4.查资金监管不力现象,整治低保、特困供养资金不安全问题。将农村低保、特困供养资金等监管作为治理重点,查资金造册、审核、审批、发放使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查找资金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整治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低保资金等问题。
5.查村务公开不及时不长期现象,整治公开流于形式问题。要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同步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6.查低保与扶贫衔接割裂现象。将落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治理重点,查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重残对象纳入低保情况,整治扶贫与低保“两张皮”或不经程序直接将贫困户纳入低保的错误做法。
7.规范档案管理。认真负责保管、管理审批档案,切实做到一户一档,各种表格填写规范,填写数据人员信息真实。
(二)完善机制
1.明确责任,建立台账。民政所要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民政所要及时更新工作台账,全面掌握工作进度,跟踪督促任务落实。
2.定期报告,及时通报。民政所对各村专项治理进展情况进行调查摸排,督促指导。对于收集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及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通报。
3.快速响应,提高效率。在镇村两级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对于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快速响应,切实提高群众诉求的回应效率。
(三)实地检查
1.加强调研指导,抽查到户。民政所原则上抽取享受低保时间长、保障人口多、保障金额高的家庭(特殊情况不受限制),逐户调查分析长期享受低保而家庭经济没有变化的缘由,分析家庭成员保障多的政策合规成分,分析保障标准偏高是否符合补差保障的原则。帮助各村共同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督促整改,每个村抽查的户中,要安排低保家庭(排查是否有错保以及保障人数错误、保障金额错误、保障时间错误等)和部分边缘户家庭(排查是否有漏保),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2.加大问题线索查办力度。对于通过信访部门、媒体曝光、举报电话、群众来信等渠道收集到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经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线索,全部直接入户调查,不断加大问题线索查处力度。
四、创新举措
(一)落实整改措施。要分析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问题和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边查边改、立行立改。
(二)适时开展“回头看”。对各类巡视、巡察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重点查看各项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列入整改的问题是否按期解决,整改效果群众是否认可。对于整改措施落实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进行重点督导。
(三)加大监督力度,实行阳光救助。及时、全面、长期向各界群众公开低保、特困供养的标准和对象有关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使低保这一“惠民”、“爱民”的民生工程阳光、开放、透明。通过扎实有效的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对象认定准确,救助标准确定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资金发放及时,基层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