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庄镇:旗帜引领指方向,灯塔照亮前行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0月17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更大进展。旗帜指引方向,我们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挺膺担当,让总书记考察安徽精神在魏庄落地生根。
聚焦“园区提速”,实现产业发展加速晋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魏庄镇按照县委“1166”工作部署,确立“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厚植发展沃土,助力镇域内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一是项目为王,打好招商“组合拳”。魏庄镇党委政府举办在外成功人士恳谈会,与辖区内企业家、乡贤话乡情、谈发展,反哺桑梓、泽被乡邻。同时多次赴滁州、扬州、台州、温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等领域达成多个投资意向,签约3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3.42亿元,成功引进昱力电力、拓洲物流、皖怀建筑等企业。二是筑巢引凤,当好企业“服务员”。魏庄镇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总投资2020万元,二期投资1920万元,总用地规模2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0000m²。从项目洽谈到正式签约合同,明确专人跟踪服务,积极协助相关企业做好项目落实的登记备案、征地审批、用水用电等工作,确保客商“引得来、留得住、能造富”。目前已入驻蚌埠冠平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2023年实现工业税收超200万元。三是辐射带动,奏响致富“协奏曲”。魏庄镇梳理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结余资金121万元用于产业园入股,目前已进行多次收益分红,各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加10余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循环发展,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同时吸引周边近300人就业,有效推进农民增收。
聚焦“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见行见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魏庄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有效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百姓生活好起来,全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宣传引导发动。魏庄镇胡郢村婚俗文化小院设立婚俗文化宣传栏,小院中摆放印有移风易俗宣传文字的石椅、石刻等,左厅再现古典、朴素的婚庆礼仪,右厅彰显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胡郢村婚俗文化小院成为七夕、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活动的重要阵地,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婚俗新风。关键少数带动。魏庄镇紧抓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结合移风易俗宣传月,自觉签订倡议书,为群众作表率。文明实践联动。联合司法、妇联等部门开展移风易俗相关教育,倡导其带头摒弃和反对收送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等陋习。
聚焦“平安建设”,突出基层治理联动共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魏庄镇始终坚持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枫桥经验”,将信访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行分类研判。对各个村、各职能部门上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矛盾突出而且有上行风险的划为A类,由主要领导牵头化解;对于复杂难解的划为B类,由联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进行牵头包保化解;简单易解的划分为C类,由村级负责化解,并根据化解情况动态调整风险类型。推动多元共治。统筹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积极发动各村五老人员、亲近邻里等参与信访矛盾调解,构建群防群治网,架起干群连心桥。自魏庄镇信访工作“三三制”开展以来,全镇信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来县去市访数量同比下降20%,有力维护全镇社会稳定。
聚焦“文旅融合”,释放文化资源消费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魏庄镇紧紧围绕文体旅融合目标定位,深挖资源禀赋,放大特色优势,今年在魏庄镇胡巷村成功举办首次“村BA”篮球赛,并在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中斩获季军。此次村BA篮球赛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看,不仅提升周边消费能力,更向外界展现胡巷风貌、魏庄风采,为魏庄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接下来魏庄镇将以“村BA”作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文旅融合,持续盘活周边乡村文旅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用方坝花卉基地观光、胡巷瓜蒌认领种植、张店葡萄采摘、乡间趣味骑行、研学游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深度乡村体验,感受农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文旅色彩。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召唤担当。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下,魏庄镇将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精神,用好“六尺巷工作法”等有效方式,推动全镇各方面工作走深走实,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奏响魏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