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落实情况
一、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止2019年底,全县现有电力排灌站374座904台套65542.5千瓦,建成干支渠道1860条长3993.8公里,配套灌溉机电井9006眼;建成万亩以上灌区74处,水田林路高标准综合治理小区147处62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99万亩,除涝面积达到134.26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129.96万亩;水稻面积发展到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67万亩。由于治水成绩突出,2005—2018年度,怀远县连续14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竞赛评比金、银杯奖,其中2008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考核全省综合排名靠前,荣获省政府激励嘉奖。
二、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情况
(一)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情况
2013年至2019年,全县已完成“八小水利工程”农村沟河清淤773条,更新改造电灌站20330千瓦,新建及加固小型水闸74座,改造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12处26.56万亩,新打机井902眼,恢复机井2184眼,末级渠系改造17处32.04万亩。完成投资65024.47万元。
(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实施情况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自2018年开始实施,至2019年改造灌区12个16.48万亩,新建防渗渠道89.32公里,配套建筑物2223座,清淤沟渠589.86公里,新打机井45眼。总投资16133.7万元。
2020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总投资7240.4万元,治理面积7.87万亩。项目区选择在河溜镇、龙亢镇、唐集镇、包集镇、褚集镇、榴城镇、万福镇实施。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6月份完成设计及方案评审,批复后实施。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至2018年,由县国土、发改、农委、财政等部门分别牵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7个,建设面积137万亩,总投资112057万元。2019年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实施,2019-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怀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1.4万亩。
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6492万元,治理面积10.4万亩,分别位于古城镇、河溜镇、魏庄镇、褚集镇、包集镇、徐圩乡、白莲坡镇、双桥集镇。新建防渗渠道17.36公里,疏浚沟渠309.18公里,配套桥涵闸建筑物1844座,小型泵站5座,新打机井710眼,新修混凝土道路33.27公里,砂石路75.59公里,植树81509株。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6月份县级验收,完善项目绩效考评资料,迎接省市考核验收。
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7069.1万元,治理面积11万亩,中央、省级财政第一批资金12109万元已经到账。经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分别在包集镇、常坟镇、河溜镇、荆山镇、淝河乡、陈集镇、唐集镇、双桥集镇实施。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县级评审,上报市农业农村局,待批复后组织实施。
(四)工程管护情况
2014年,省政府将怀远县列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3个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怀政办〔2014〕33号),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县财政局、水利局联合印发了《怀远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5〕2号),县水利局制定《怀远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考核办法》(怀水〔2014〕80号),推进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我县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即县内跨乡镇农田建设工程由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管护,乡镇实施的重点农田建设工程由乡镇政府实施管护,其余小型泵站、渠道、涵闸、生产桥梁等小型工程由村级管理员进行管护。在企业、合作组织流转土地的区域,由经营方负责管护,从而形成专业管理、市场手段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