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二中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稿)

发布时间:2023-09-17 16:05 来源: 怀远县第二中学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为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凝聚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完善学校的校本研究制度,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决定每学期评选优秀教研组一次。现将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相关细则公布如下。

 

优秀教研组的评比制度

 

1.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教材的教学法,积极完成教学研究任务。

2.按要求组织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反思,不注重形式,务求实效。

3.营造教研组良好的教学研究气氛,组内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成绩优秀组内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在学校的教学观摩与评课等业务活动中能有效组织主动参与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教研组成员的教育科研意识强,能主动承担各类课题,围绕课堂教学行为开展教学研究能积极撰写论文与教学反思能自觉根据学校的要求研究教学规律,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教改成效显著。

5.组内教师有较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并且发挥出团队协调作战的优势。教学成绩不突出的教研组不能评为优秀教研组。

6.每学期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工作计划,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要求、有总结、有提升,并定期交流工作经验。

7.组内师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或业务培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要有 1/4 以上教师(其它考试科目的教研组要有 1/6 以上)承担对外公开课或在市县校内教研、培训中进行讲座或经验介绍等任务。

8.优秀教研组每学期末评选并予以表彰。优秀教研组的成员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交流,并根据学校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校优秀教研组可优先推荐参加县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为先进教研组:

1、有违法犯罪现象或严重责任事故的发生。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较严重。

3、有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的现象。

4、严重违反课程计划或严重违反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

5、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在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教师为较差或差的现象,或期末教师考核等第为不合格。

评比程序

1、学校成立优秀教研组考核小组,在校长室领导下负责具体考评工作。

2、期末考核小组听取教研组长汇报情况。教研组长填写优秀教研组申报表。

3、考核小组成员汇总成绩。

4、汇总推荐情况,公布优秀教研组。

5对优秀教研组颁发证书和奖励

 

 

 

 

 

 

 

优秀教研组评比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考评依据

自评

     考评

 

教 研 组 建 设 

(5)

 

团队 精神 (5)

 

教研气氛浓,教研组长善于协调、调动组员积极性能客观公正评价组员的工作。

教研组执行县教研要求、学校工作完成的情况(有关文件或会议记录的落实情况与成效)评定。

 

 

 

 

 

 

 

 

 

 

 

 

 

 

 

 

 

 

教 研 组 活 动

75分)

工作 计划 

总结(5)

能根据学校计划和县教研室教学要求制定计划,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操作性强,计划的执行情况好。

实事求是、反馈全面、重点突出、总结条理,富有特色与成效。

计划、总结详实,且符合教学实际,上交及时,5分,每缺1人扣1分,扣完为止。

 

 

 

 

教学 常规(52)

配合教科室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教学教研活动正常。工作落实及时,材料完备

教研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公开课、参加培训等开展情况(计分标准见附加说明)

 

 

配合教务处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教学教研活动正常。工作落实及时,材料完备。

教务处常规检查结果备课、听课、作业、试卷命制优秀率、及格率达标、原创、改编率,成绩等(赋分标准见附加说明)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18)

外出教研活动:要有原始学习记录,有学习总结,有学习反思。(4)

外出学习培训,计分标准见附加说明。

 

 

校本研究: 重视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一定成效。同时能开展围绕课堂教学行为的教学研究。(6)

课题申请通过省、市、县认定的分别按3分、2分、1分计分,课题研究结题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评估的分别按省级6分、市级4分、县级2分计分。不重复计分,满分6分。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

教师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按照国家、省级、市级、县级每篇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计分,不重复计分,满分8分。

 

 

 

教 师 绩 效

20分)

 

 

 

学生 获奖5分)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好。

此项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学生得分,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5分,第三、四名计分为3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2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为1分。

 

 

辅导学生积极撰写小论文、学习心得、作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含校报或校刊)

 

 

集体受表彰 (5)

教研组(或备课组)开展活动有创意,有成效,受到省、市的表彰。(5)

 

按照省、市、县级分别为5分、3分、1分计分,满分5

 

 

 

教师获奖(10分)

教师参加省、市或县优质课、电教课、专业技能等各类型比赛获奖。(包含业务称号的取得,校级称号分值为县级称号的二分之一)

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获奖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10分,第三、四名计分为7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5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2分。

 

 

 

说明教学常规教研组得分标准为

1集体备课: 按照期初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和集体备课活动要求,按时开展活动,每开展一次活动按每人1分计分,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备课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10分,第三、四名计分为8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6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为4分。(提供材料包括:集体备课活动计划、单元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初稿、集体备课的活动剪影和含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人员签到信息的记录纸、单元教学设计和课件的修订稿。)

2上公开课:经教科室同意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公开课,按校级、县级、市级、省级每节课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计分,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上课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15分,第三、四名计分为12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9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为6分。

3听课按照每人次1分计分,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听课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10分,第三、四名计分为8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6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为4分。

(以上2项须提供材料:公开课申请表、开课通知、上级工作安排通知、教学设计、听评课记录纸、听评课活动剪影、附有签名信息的公开课研讨记录。)

4、外出学习培训:按照每人次1分计分,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听课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4分,第三、四名计分为3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2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为1分。提供材料包括:学校安排通知、活动剪影、外出学习培训信息反馈表、电子版学习培训心得或总结。

5、作业加分标准同上。(无作业学科安所有教师作业得分平均值计算)

6、笔记加分标准同上。

7、教学成绩教研组内所有教师成绩得分的平均值。

8、学生参加由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征文比赛、科技类比赛获奖,对辅导教师(没有专门辅导教师按学科教师计)按照县级一等奖或市级三等奖1分,市级二等奖2分,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三等奖4分,省级二等奖6分,省级一等奖8分,国家级12分计分。

9、学生发表论文按照国家、省级、市级、县级每篇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计分,不重复计分,满分8分。

10教师参加省、市县优质课、电教课、专业技能等各类型比赛获奖(包含业务称号的取得,校级称号分值为县级称号的二分之一)按照县级一等奖或市级三等奖1分,市级二等奖2分,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三等奖4分,省级二等奖6分,省级一等奖8分,国家级12分计分,集体奖按同级个人奖2倍计分。累积阶段或全期本教研组内所有教师获奖得分的人均值,将各教研组依次排名,共计十一个教研组,前两名计分为 10分,第三、四名计分为7分,第五、六、七名计分为 5分,第八、九、十、十一名计分2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