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怀远第三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2〕3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外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
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达成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三、具体实施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部正、副主任为成员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2、具体分工:各年级德育负责人负责本年级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各年级部负责本年级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班主任做好劳动教育记录;后勤负责人做好劳动课程的采购申请及监督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3、师资保障:学校通过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家长志愿者担任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家长讲座,请专家进校园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将定期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家长与老师沟通反馈,共同商讨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
5、活动保障: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
6、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相关知识和劳动教育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主要内容
1、学校:将学生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充分利用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2、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自理生活。
3、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做好评价反馈;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学校校内外集活动;积极组织劳动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4、学生:1、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擦桌子等。
2、主动参与劳动,积极参与校园卫生清洁活动。
3、学会感恩父母:要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主动给他们打电话报平安,主动问候他们。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主动为社区作贡献。
5、懂得劳动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