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三中教学科研工作规定

发布时间:2025-07-01 16:22 来源: 怀远县第三中学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为顺应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提质增效,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实施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根据优质名校备课经验,结合我校校情,现制定本规定,请相关部门组织执行。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新高考形势为导向,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点,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确定“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程实践,课后反思”的总思路,致力于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

 

 基本要求

1. “五统一”

统一教学设计,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程资源,统一练习内容,统一反馈信息。
2.“六必备”

新课程标准必备,教材必备,学生必备,教法必备,学法必备,跟踪检测与作业设计必备。

3.“七确定”

定主持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主任为活动常规主持人,负责组织和主持活动。

定主讲人。每次有一人主讲,提前写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主要发言。

定参与人。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员参加,全体签名签到。

定督导人。各级部领导按科目分工,参与相应学科集体备课,并督导备课活动。

定时间地点。时间与市县教研活动时间一致,地点为静远楼会议室或各办公室。如有特殊情况,备课时间、地点可机动安排。

定研讨主题。主要讨论本学科下一步教学内容,如某一课或某单元教学设计,也可研讨近期教学存在的重点、难点、痛点(要有提前发言设计)。

定研讨流程。先一人主讲,其他参与人再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对主讲内容增删、补充、调整,形成二次教学设计。参与人全员记录研讨内容。

 

 备课形式

1.主要形式:备课组集中研讨,教研组集中研讨。

2.其他形式:与名校面对面联合备课,各种线上备课活动。  

 

 备课内容
  1.课时备课、单元备课、专题备课、试卷评析。

2.课时备课要做到“四有”:有课前导学案,有教学流程设计(含课件),有作业设计,有检测练习(周测小卷)。

 

 基本流程

主备人解读第一次备课方案→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主备人结合采纳的讨论意见后形成二次备课方案→二次备课要形成电子稿并资源共享→教师按二次备课方案实施教学→教师根据课堂反馈修改优化成第三次备课方案→留存第三次备案方案。

 

具体安排

1.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备课组提前确定主备人。

2.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将备好的文本稿发给备课组成员。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授课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3.在主备人提供教学设计前或组织讨论前,任课教师要做好相关部分的教材解读,认真钻研教材,做好研讨准备。

4.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人人记录,主备人要整理形成二次备课方案,分享给本组教师。

5.教师根据二次备课方案授课,可以依据学情适当发挥。

6.上课后,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单元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建议,及时共享到工作群,以利于今后教学。

 

 注意事项
  1.学期初,第一次集体备课为教研组集中研讨,确定各备课组工作计划,安排好学期集中教科研活动,确定每周主备人和备课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每位教师精备固定课时的教学设计。

2.备课组长要密切关注组内备课进度与备课质量,要有超一周的备课量。

3.集体讨论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不许谈与备课无关的事。

4.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体现反思力度。

5.每次检测练习不要使用套卷、资料卷,各备课组要建立试题资源库。

6.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为总体督导人,年级领导按分工分学科参与并督查备课过程,加强督查力度,保证备课时间和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