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镇“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三五”规划将在2020年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将在2021年正式开启。未来五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我镇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足做好应对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同时更应当看到,荆山创新活跃强劲、区域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拥有许多重大机遇,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蚌埠“两个中心”建设,我镇境内一批县级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进一步激发了荆山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做好“十四五”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和镇党委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荆山。
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年均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部分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上述目标安排,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相衔接,又对“十四五”规划制定了一些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并不轻松,关键要苦干实干加油干。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协调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医疗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突发性疫情全镇上下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理念,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准施策,科学防控。针对旱涝等自然灾害,科学运作、统筹协调,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继续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提升战役成效。突出问题整改,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认真梳理“谋发展、补短板、促增收”成效,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效。统筹推进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和“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继续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坚持“四个不摘”,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建立解决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补齐短板,坚决打赢环境政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成果,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严厉打击芡河湖等各类生态功能区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加大三水厂、城西水厂取水口水环境保护力度。突出措施落实,提高应对重大风险防范能力。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重大风险防范工作部署,认真分析、加强研判,建立重大风险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大非法集资和非法互联网金融整治力度,妥善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医护人员,构建镇、村居重大疾病和突发疫情防控网络,为城乡居民幸福安康提供保障。
(三)加速产业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围绕酿酒、粮食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资源再生暨秸秆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在完善配套、延伸产业链上狠下功夫,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持续向好发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当好企业发展的信息员、服务员。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发展生态工业,打造城西生态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家政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配合大禹·九州里文化街区、五金综合大市场、华美立家家具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促进电商产业优化升级,依托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高端电商品牌。充分发挥淮商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新型电商主体。加快山南现代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完善安澜码头配套工程,做大做强交通运输业。抓住金鹏集团投入巨资打造荆山西区5.8平方公里商贸片区机遇,推进芡河湖沿岸山水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加大老城区名胜古迹和主要景点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发淮河文化、荆璞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
(四)补齐“三农”短板,推进乡村振兴。 以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点,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依托石榴、糯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融合产业链,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抓好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农产品品牌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经资源。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继续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大力实施成片植树造林。实施水系联通工程,提升村庄生态涵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打造河湖绿色经济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水产品等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坚持项目引领,增强发展后劲。更快速度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执行力,狠抓建设环境保障,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狠抓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先行区及合芜蚌产业自贸区,精心组织参加有关展会活动,适时举办招商推介会,做大做强交通运输、再生资源利用、电子商务、重点企业配套实体经济、总部经济等5个方面支柱经济业态。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在外荆山籍人士返乡创业。继续深化招商引资“首席服务官”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服务机制,实现“引进一个、建好一片、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
(六)完善城市功能,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根基。 不断优化提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质。继续实施旧小区改造、涡河圈堤西堤带状公园和涡淮带状公园建设,形成涡淮生态绿色休闲长廊。以更高水平管理县城,强力推动新一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持续开展“三城同创”,不断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创建格局。
(七)聚力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对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让代表和群众满意。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支持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积极组织参与有关全民健身运动会,为我县争创省级体育强县做出贡献。大力配合县医院新院区建设,继续实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水平,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参与争创省级质量强县。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快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荆山”建设,拓宽“雪亮工程”覆盖面。持续推进“四重”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
(八)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任务要有新能力。我们将牢记职责使命,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持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认真执行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等制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制约监督,恪守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机制。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明底线、知敬畏、守规矩,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落实政治责任,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高质量完成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实干兴镇,勇于担当作为。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奋勇争先、实干担当的精气神,切实做到知重负重、知责尽责。坚决整治“四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更多到项目现场、到困难和问题多的地方去,真正做到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重点任务清单化,加强过程管理和考评问效,切实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在实处、抓出实效。要进一步树立担当作为、务实肯干的鲜明导向,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完成“十四五”规划,荆山镇面临的任务复杂艰巨,全镇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惧风雨,不畏险阻,砥砺初心,勇担使命,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新时代美好荆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