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情况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相关要求,2009年以来,我县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怀远县支中心建设,先后完成中心机房、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站以及服务平台建设,并添置了四台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一组数字资源储存阵列、以及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应用设备,为广大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化服务。
一、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我馆对外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为134TB(相较去年,购买的博看、超星更新7T)。其中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4T、外购的汇雅电子书85.69T、博看期刊数据库32.3T、省图下发的基层数字资源图书馆4T。2019年,与省图书馆互联互通项目完成后,可提供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云田电子书、连环画阅览室系统、方正电子书、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世界文明史连环画、知识视界、CNKI工具书库等数字资源。其内容涵盖网络云数字资源、馆藏(采购)数字资源、加工制作数字化的地方文献和怀远特色数字资源、可远程访问的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网等。着力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连接国图、省图共享工程网,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辐射支持全市220多个村级基层点。
二、特色资源库建设情况
至2021年,我馆已建成2个地方特色资源库:地方文化数据库和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化数据库现有非遗文化、文旅融合、地方名人、特色小吃、怀远人文摄影等版块,计划延伸收录名本土故事、地名历史、红色基地、本土作家作品。目前该库资源条数5000多条,搜索引擎抓取地方信息700多条。
地方文献数据库目的在于对本地特色文献信息进行重点收集与重点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专题文献信息资源。通过系统自动更新结合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维护的方式保证长期持续性。 怀远县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可以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将资源向公众提供检索和使用,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献资源保障平台。
三、数字化应用设备建设情况
县图书馆数字化应用设备包括RDIF门禁系统一套、数字阅读机5台、公共文化一体机1台、少儿阅读机2台、报刊阅览机1台、自助办证借还机5台、图书工作站5台、社保卡应用读卡器2台。
公共文化一体机于2019年购入,该机预装海量数字文化资源,以视频、音频和电子图书为主,内容涵盖热点新闻、影像天地等板块,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线查阅图书、观看视频、聆听音频资源,并能扫码带走。
歌德电子自助借阅机可提供约3000本电子书的免费下载阅读,每月持续更新。RFID门禁系统采用三维感应读卡技术, 触发警报系统,实现图书防盗作用。同时系统也将每日进馆的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数字化大屏展示。
少儿阅读机、报刊阅览机、社保卡应用读卡器则为适应不同的人群和场景。少儿阅读机是小朋友们最爱的互动设备,不仅提供阅读,还有音乐、视频、益智小游戏,让小读者们“阅”在其中。报刊阅读机则为老年人提供了最新最多的报刊资讯,可以切换老年模式阅读。社保卡应用则使市民的借阅更加方便快捷。
四、数字化建设服务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阵地服务。读者服务区WIFI全覆盖,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管理书刊采编、流通和检索, 总分馆通借通还,实行“一卡通”全开架借阅;建成开通“怀远县图书馆网站”,通过互联网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安装了VPN(虛拟专用网络)设备,远程共享省图书馆数字资源。二是开展新技术体验服务。开通了QQ阅读和懒人听书试用新体验,提供10万种以上的正版电子出版畅销书,1.9万本出版有声图书,全国500多家知名出版社,数万部正版热销书籍资源。三是数字化资源使用率较高。2022年馆藏数字资源浏览量达到34.9万,下载量为4.72万册次。
五、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为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需求,一是强化学习,提高图书馆业务知识与技能,鼓励继续专项教育,如新时期图书馆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创新等;二是加强馆际交流和考察,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三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的专业技能培训。
六、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依托“互联网+”项目,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馆内智能化服务全面升级;建设云图书馆,开展读者阅读数据科学分析,为读者提供便捷精准的文化服务。
二是高效整合图书资源,建设云图书馆运营管理平台,建成18个乡镇图书分馆、6个城市书屋以及334个农家书屋服务点,在全县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推进了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创新升级,打造智慧图书馆,建设了移动图书馆APP、门户网站及特色数据库等,实现了10万册电子图书的全民共享。打造智能城市书屋,读者通过刷身份证或读者证即可入内进行阅读和自助办证、借阅。疫情防控期间,我馆迅速将推广服务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双服务”,先后开展了建党百年知识竞答、各类微信线上展、名师讲座等数字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次。通过数字图书资源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内容多样的阅读资源和线上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