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的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江淑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的提案收悉。现依据省市相关政策答复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省人社厅下发给我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380人,近几年来人数最多。针对我县情况,县人社局根据工作职责,结合我县实际,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毕业生实名帮扶机制,以精准服务打通就业帮扶“最后一公里”。8月份以来,省人社厅下发我县的2380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已全部纳入专项帮扶数据库。县人社局迅速启动“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回访行动,组织专人通过电话访谈、微信沟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逐一核实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专业技能、薪资期待等关键信息,目前回访覆盖率已达100%。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毕业生群体实施分类施策:对有就业意愿但暂未找到工作的,重点推送匹配度高的岗位信息,每人至少提供3次精准岗位推荐;对希望提升技能的,对接本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免费提供计算机、美容师等热门领域的技能培训名额;对有创业计划的,联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打包提供创业补贴申领、工商注册指导、小额贷款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资源,积极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为助力我县重点企业破解人才瓶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以来,县人社局组织光大生物、万华板业、环宇智能等在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赴蚌埠学院、滁州学院等省内高校参加校园招聘活动共计4场。这些企业与高校的专业设置高度契合,能够为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对口的就业岗位。活动期间,参会企业凭借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岗位资源,累计收到学生简历489份,不仅为企业储备了一批潜在的专业人才,也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便捷的就业通道,有效促进了本地产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
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扶持,鼓励企业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600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锻炼和职业成长的平台,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稳定提供84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为切实减轻高校毕业生在小微企业就业的经济负担,激发他们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积极性,已为27名在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精准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共计8.1万元,让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就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与支持,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助力更多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四是全面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按照目前省市文件规定,对吸纳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3个月以上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相关补贴数据由省人社厅直接下发至我县,县人社局采取免报直发的方式直补企业。2025年相关数据尚未下发,县人社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厅的数据对接,确保补贴对象精准无误,鼓励更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稳定就业。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建立动态帮扶台账。安排专人每月更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态,对已就业人员持续跟踪3个月,确保就业稳定性;对未就业人员定期开展“再回访、再对接”,及时调整帮扶策略。通过构建“信息摸排—分类帮扶—动态跟踪”的闭环机制,全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宣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政策。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手册、宣传海报和短视频,利用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高校,为毕业生详细讲解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政策知晓率。
三是落实政策兑现机制。建立健全政策兑现台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精准跟踪服务。简化政策申请流程,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人社部门负责审核申报材料,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资金,确保各项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
感谢江淑琪委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注、支持,今后,我们也将在工作中不断从政策层面争取支持,充分发挥人社职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
怀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