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怀远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减救委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一、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1.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作用。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县减救办、县减救委成员单位,各乡镇)
2.完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开展灾害监测、风险普查、风险会商、灾害预警、科普宣传,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计划管理和考核,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责任衔接、齐抓共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县减救办、县减救委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持续推进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3.做好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农村房屋、地质灾害点、供热、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桥梁、市政管道、游乐设施等城乡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及时消除隐患风险,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强化常态化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4.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完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机制,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特征规律和潜在威胁程度,加强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处置和救灾救助,严密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适时调度并督导推动。(责任单位: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5.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配合省级完善评估与区划工作成果报告,序时完成怀远县评估与区划工作,形成综合性成果。对接国务院和省普查办、市级行业部门做好数据流接收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县减救办、县科技局、县应急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城市管理局、县气象局,10月底前完成)
6.持续强化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房屋安全综合管理场景创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治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风险点、建设TOCC综合应急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探索巨灾保险应用;建设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与应用平台、调整农业种植区划、选取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示范点;推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蚌埠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怀远分中心、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全面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7.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应急管理“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建设,强化部门间、重点行业领域数据汇聚、信息共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责任单位:县减救办、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12月底前完成)
8.提升灾害监测识别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持续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推广普适型监测设备,优化升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月底前完成)完善雨水情感知网络,提高部分监测设施标准,提高雨水情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准确性。(责任单位:县水利局,12月底前完成)推动地震监测台站老旧设备升级改造,配合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改扩建任务。(责任单位:县科技局,10月底前完成)开展监测装置部署、运维及电力气象深化应用工作,完成3处密集输电通道的电力气象装置部署。(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11月底前完成)
9.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优化应急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和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实现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探索城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防空报警系统发布有关灾害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发改委(县人防办)、各乡镇)
四、不断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10.提升城乡房屋抗灾能力。计划维修改造2.6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结合校舍(城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程,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巩固校舍安全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教体局,12月底前完成)新增244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829套,基本建成30套。(责任单位:县住建局,12月底前完成)统筹年度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实施因灾倒损群众住房恢复重建。(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减救委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12月底前完成)
11.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抗灾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保障防洪保安、城市防洪排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开展电网设施差异化建设改造,完成1座变电站、3处配电设施防洪能力提升项目。(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6月底前完成)
12.提升农林业生产抗灾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建和5.3万亩改造提升,大力提升排灌系统基础设施防汛抗旱功能,继续做好农作物“四情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12月底前完成)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专项普查,统筹抓好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病等防治工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着力提升应急救援救灾水平
13.全面加强应急准备。谋划实施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共建项目,持续推进骨干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组织参加全省应急队伍救援技术竞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局,12月底前完成)及时盘点和补充各类应急储备物资,对多灾易灾地区视情采取调拨或代储等方式前置救灾物资。(责任单位: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提高红十字救援队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充实救援队专家委员会,力争建立1支救援队,常态化开展等级库评定工作,力争全县等级备灾库达到1个。(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红十字会,12月底前完成)推进备灾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在库物资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完善救灾物资仓储设施设备。(责任单位:县应急局)
14.健全灾害保险政策。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大宗农产品保险为主体,特色农产品保险、“防贫险”综合保险、蓄滞洪区农业保险为辅助,叠加政府巨灾保险、市场化商业保险的“一主三辅两叠加”发展格局。继续实施行蓄洪区农村住房保险工程,探索和推动转型升级为灾害综合保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乡村振兴局)
15.加强灾害救济救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各级救灾补助政策,统筹资金使用。根据灾情发展及时调拨各类救灾资金物资。加强救助政策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畴。统筹考虑年度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扎实开展冬春救助工作。(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
六、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
16.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学习推广肥西县桃花镇“1+10+4+N”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模式,扎实推进灾害信息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应急工作机构,完善应急处突工作机制,强化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灾害防范水平,增强应急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各乡镇)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减救委各有关单位、各乡镇)加大救护培训工作力度,学校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站力争达到1个,全县普及培训0.66万人次,培训持证救护员0.11万人。(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教体局、县红十字会,12月底前完成)
17.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月”等节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季节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风险,常态化开展知识宣传、警示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宣传教育普及面。(责任单位: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
18.创建防灾减灾示范单位。抓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推荐上报2个社区参评省级、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申报及中期评估工作。(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12月底前完成)
19.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县救灾减灾中心建设,明确职能定位,发挥灾情信息处理、救灾物资储运、灾害评估分析、科技装备运用等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机构。(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减救委有关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