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044332/202002-00010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科技、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民,其他
内容分类: 办事指南 发布日期: 2022-04-01 11:14
发布机构: 怀远县河溜镇政府 成文日期:
来源单位: 性: 有效
名  称: 怀远县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
文  号: 词: 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

怀远县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

发布日期:2022-04-01 11:14 浏览量:

根据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实施计划和要求,结合怀远县实际情况,经研究制定怀远县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征求意见稿)。

一、实施基础

近年来,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实现了四项工作的领先:一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高质量完成,教育信息化“八项指标”达到省、市要求。二是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9+1”接力赛等全员应用活动,在全市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是参加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成绩斐然;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达到前所前所未有的程度。四是教育信息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形成了两种应用模式:一是“班班通”全覆盖的常态化应用模式,二是“在线课堂”开课率超百分之百的教育公平模式。以上工作,为我县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水平,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2018年,全县推选怀远二中、怀远县毅德实验学校和怀远第二实验小学作为省级智慧学校建设实验校。2019年起,我县将依据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清单的基础版和标准版具体实施全县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到2020年,全县所有教学点将完成在线课堂建设,到2022年,全县所有中小学将全面完成智慧学校建设。

三、年度任务目标

2019年,全县30所教学点完成在线课堂建设,完成计划数50%;2020年,全县30所教学点完成在线课堂建设,完成计划数100%。全县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制定如下:

学校类别 计划建设学校数 2019年完成任务学校 2019年完成比例 2020年完成任务学校 2020年完成比例 2021年完成任务学校 2021年完成比例 2022年完成任务学校 2022年完成比例

农村小学 233 24 10% 70 50% 69 70% 70 100%

农村初中 43 5 20% 13 40% 12 70% 13 100%

县城小学 46 10 20% 13 50% 13 70% 10 100%

县城初中 14 3 20% 4 50% 4 70% 3 100%

高中学校 7 1 10% 2 40% 2 70% 2 100%


四、工作原则

分类实施原则。针对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坚持分类实施的原则,一类是智慧学校乡村中小学校依据省厅基础版指导意见实施,一类是城镇中小学校依据省厅标准版指导意见实施。高中学校创新模式开展智慧学校建设。

点面结合原则。2019年,我县计划农村中小学校采用一点带面的原则,18个乡镇全部建有智慧学校,便于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施。 2020年起,我县将采用点面结合原则,抓住重点,盯紧基础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先建。未建校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已建设校的运用和辐射作用。

融合创新原则。智慧学校建设关键在应用,在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度融合,在融合过程中的自主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智慧学校应用典型,注重融合创新案例的城乡学校、先导学校和一般学校、大规模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合理布点,力争形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智慧学校建设中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局面。

五、实施重点

一是提升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水平。加强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创客教室、VR教室等“四室”新型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依托国家、省、区域教育云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教学与教研的网络化,促进互联互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全面形成。建好用好本地特色数据中心,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化、学习生活自主化、学习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及学习成果呈现多样化。整合学校各类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学校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的综合应用。

二是提升智慧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人才队伍支撑是第一位的,加强学校负责人信息技术领导力建设,继续完善由学校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逐年年培养一批有热情、明趋势、懂技术、会应用的智慧学校建设管理者。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全员培训,加强精准测评,提高培训实效性。

三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和素养。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办好各类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依托国家和省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重点应用向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

五是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能力。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提升质量和保障公平的重要支撑。

六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融合创新质量。树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推动师生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解决智慧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中的问题。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做到有典型区域,有标杆学校,有示范课例,有案例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教体局成立教育信息化暨智慧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校校长为智慧学校建设责任人。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逐步推进。同时加强过程性管理,保障有序推进。

(二)加大投入,建立机制

智慧学校建设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经费预算体系,统筹整合各类相关项目资金,创新融资模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智慧学校建设建立县级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部门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建设目前任务。

(三)督导评估,强化问责

将智慧学校建设成效纳入县对校的督导考核,建立评估体系,对督导评估先进单位优先考虑智慧学校的建设,对工作突出单位实施年度表彰。教体局将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实施通报、问责制度,确保全面落实我县智慧学校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