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成效

发布时间:2024-09-27 09:59 来源: 怀远职业技术学校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怀远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成效

1.专业设置方面。

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会计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建筑装饰技术、幼儿保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中餐烹饪、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民族音乐与舞蹈、音乐表演、绘画、婴幼儿托育等21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6个专业与我市六大新型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关联。近三年新增了幼儿保育、音乐表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中餐烹饪、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婴幼儿托育等7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机电技术应用、幼儿保育、民族音乐与舞蹈等5个主干专业与怀远区域产业匹配度达100%。主干专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每年均足额完成招生计划。电子商务、会计事务、绘画、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办学成效在主干专业的辐射下得到很大提升。

近几年,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中高职培养通道,先后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合肥中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3+2”转段升学专业,与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高职中专分校,办学成效显著。

2.教育教学方面。

学校坚持课程育人,完善课程设置,语文、思政、历史三门课程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执行,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另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共38本特色明显的校本教材。注重精品课程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制度,开展立项,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共建设26门精品课程和5门网络课程,主干专业基本建成包括网络课程、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数字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幼儿保育专业建成了校级教字资源库,并积极申报省级教学资源库。在“岗课赛证”的教学模式下,近三年毕业生取得1+X证书并获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均达到80%以上。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内部管理,把“学校创品牌,教师养品位,学生修品行”和培养“身心俱健,德能双优”的中职生作为办学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等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6月21日,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安徽省第二届中职学校“传承工匠心 共铸报国情”主题朗诵大赛,我校选送的作品《可爱的中国》、《红铁》均荣获省级一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在今年安徽省中职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班主任能力赛项中,孙靖老师获得省级二等奖;在今年安徽省“三优”评选中,盛顺顺、唐科2人获得省级一等奖,李欢欢、陈雅雯、高春生、杨晓雨、栗沙5人获得省级二等奖,王粲然、杨怡雯2人获省级三等奖;在中职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中,我校8组教师参加,其中1组获得市级二等奖,4组获得市级三等奖;在2024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个(舞蹈表演:冯顺心、幼儿教育技能:李书欣),省级三等奖2个(婴幼儿保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市级一等奖3个,市级二等奖2个;在2024年高考中,师范校区338人参加,本科录取6人,专科录取263人,高考录取率达75%,其中杭心愿、王雅静、陈梦艳、张若涵4人通过对口高考录取本科院校,贾凯、褚天翔2人通过普通高考录取艺术类本科;校本部应届毕业生739人,录取专科305人,达线率41%。

全方位推进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被职教星光等媒体予以报道。

3.校企合作方面。

学校积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方式与途径。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构,形成运行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和管理制度,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主干专业均有3个以上合作企业,探索实行“双链长”制,校企合作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校有产学合作单位21个,上年度接受教师企业实践36人,接受顶岗实习学生1500多人次,输送兼职教师16人。我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逐步走出“校企双赢”“校企社政共赢”的良好局面。学校积极参加职教集团,参与组建了安徽现代城市职业教育集团等三个职教集团,并担任安徽现代城市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配备专门联络员配合、协调职教集团开展工作。学校通过认真地分析,选择了新能源汽车适合的专业进行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试点,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民族音乐与舞蹈、中餐烹饪和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开设有校企合作订单班。

4.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围绕“党建思政”指导方向,落实党组织书记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总支战斗力强,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实施“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大思政”理念。学校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优秀典型案例评比,报送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自编校本活页教材《花鼓灯与大禹文化》,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重视诚信教育,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活动成效显著。开展“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成效明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优秀率逐年提高。

学校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要的教师队伍。五个主干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有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工作坊1个、省级教坛之星1人,正高级教师和省级名师工作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4个,有1人进入2024年国赛选拔集训。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展示职业教育成果、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实现成绩突破。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大赛方案和激励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每年9-11月份组织校赛,11-12月份参加市赛和省赛,并把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与要求纳入到课程改革中去,学校连续多年承办蚌埠市赛点工作,代表蚌埠市在省赛中多次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5.实习实训情况。

学校建成了布局合理、工位充足、管理规范、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钢琴实训室18个、舞蹈实训室14个、计算机实训室39个、会计、电子商务、数控车床、焊接、烹饪、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普车、铣床、家用电器、电工、农学等建设水平较高的校内实训室总计90多个,提供工位3000多个,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学生实训、技能竞赛、科研开发、劳动力培训等需要。

建有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学前教育省级实训基地、省级扶贫致富创业培训基地),2个VR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省级示范基地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各个专业均建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大富机电、长九集团等企业、幼儿园共建实训基地46个,所开设的专业均有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提供岗位3000多个,完全满足实习实训需要,真正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6.毕业就业情况。

创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学生巩固率高。严格按照比例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等,加强创新实习实训,改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成立控辍保学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以“学生体验满意度”为核心,开展满意度测评,学生对校园满意度达96%以上。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校企深度融合,实训组织机构、制度完善,高质量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了实训效果,不仅满足了学生基本技能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近三年证书比例获得率均达80%以上;通过校企合作、申办资格证书试点、考试站等,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提升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而且就业质量高。近三年对口就业率均超过90%。学生工作环境优越、薪资待遇好、就业质量较高,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高。

7.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在党的领导下,负责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负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负责学校统战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内外宣传等工作;负

责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的决策部署;负责协助校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拟定学校重要文件和规章制度、印鉴管理、文书档案、会议会务、来信来访、接待联络等工作;负责全校编制岗位管理、考察考核、人员调配、工资管理、教师奖惩待遇等组织人事工作。

(二)教务科。负责对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的综合协调。具体负责教学文件的审核备案、课表编制与管理、教材征订及管理、专业规划建设、教务档案管理、公共教学设施设备

管理等工作;负责学生校内考试、竞赛、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教风学风建设管理等工作;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学生学籍和档案管理、毕业证办理、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注册、教师课时统计核实等工作。

(三)教研科。负责学校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相关工作。

具体负责制定实施学校教科研计划、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课题项目建设管理、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等工作;负责教师教育论文、教学软件、优质课等评选推荐,完善教师教研档案、组织学校教师业务检查等工作;负责学校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教师业务交流等工作;负责学校的考试命题,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等工作。

(四)政教科。负责对全校德育工作、学生管理的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政教(德育)工作计划、改进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开展学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维护校风校纪等工作;负责做好学生资助、学生奖惩等工作;负责班主任选聘、管理、考核、业务指导工作;负责指导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实施班级考核、评优评先工作;负责学校平安、文明创建、双拥等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

(五)总务科。负责对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具体负责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学校财务管理等工作;负责校舍基本建设的规划管理与维护、校园环境及校容校貌管理工作;负责后勤人员管理,落实总务管理制度;负责学校办公教学用品、水电耗材、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等工作;负责管理学校食堂及学校食品安全、治安保卫、消防和综合治理等工作;

(六)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对学校招生及就业实习工作的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学校招生录取、新生学籍申报、毕业生就业服务等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学生实习实训、技能鉴定、各类行业资格证书报考等工作;负责学校毕业生管理、市场需求调研及就业情况跟踪等工作;负责本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及成人教育相关工作。共青团组织和工会等群团组织,按有关法律和章程设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