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家沟位于怀远老城东南,因附近有金姓人家居住,清嘉庆《怀远县志》载沟名为“金家沟”。金家沟的上游是碧溪涧,承接荆山东北坡的山水。沟尾在上洪渡口北的淮河边。1956年,修筑淮河防洪大堤城关金家沟排涝涵站时,因其地处荆山北麓,排泄的又是荆山之水,其涵站被命名为“荆家沟”。
2003年6月下旬以来,淮河流域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进入7月,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大洪水,怀远县沿淮地区险象环生。
7月9日7时45分,荆家沟涵站出现管涌险情。一旦管涌破堤,淮河洪水就会像野马一样冲进怀远县城,十余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9时许,省、市水利专家组和潜水员火速赶赴现场,险情探明,抢险方案出台:一是大堤内侧抢筑围堰,抬高内水,减小水头差;二是大堤外侧用麻袋装土实施涵闸封堵。15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县直机关干部3900多人和205台大型自卸车、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开赴大堤,突击抢险。经过54小时激战,共投放黄砂、碎石200立方米,土方1.77万立方米,化纤袋、麻袋、草袋4.6万条,土工布、花雨布4300多平方米。
淮河大堤荆家沟抢险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7月1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副总理回良玉等领导的陪同下,亲临荆家沟视察慰问温家宝代表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军委江泽民主席亲切慰问了正在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高度赞扬他们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随后,温家宝又乘船到荆山湖行洪区内的姚山乡,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当天晚上,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对下一步抗洪救灾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夺取抗洪全面胜利;第二,搞好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三,加快治淮骨干工程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下决心早日把淮河治理好。
2003年淮河大洪水过后,水利部淮河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批准怀远实施荆家沟涵站拆除重建工程。新建的荆家沟排涝涵站装机3台套共270千瓦。设计自排每秒9立方米流量,抽排每秒3.7立方米流量。2004年2月重建工程开工,当年10月竣工。新建的荆家沟排涝涵站主体工程为两层小楼,既美观又实用,成了怀远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