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春园位于怀远县常坟镇常坟村内,东邻淮北大堤,西、南紧接常坟街道,北隔遇春路与镇北村相连,现有面积约二万平方米。
遇春园原是明朝皇帝赐建的一座大型陵园,享堂、神道、碑碣、石器等一应俱全。因历经战乱、天灾人祸、损毁惨重,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占地约二百余亩,石器数十件,树木仅松、柏尚存八百余株。
一九五一年治理淮河,淮北大堤从陵园穿过,松,柏树木全部被毁,部分石器被埋于堤下。后经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所有存于大堤内外,地面以上的石器、碑碣,或炸、或砸均遭损毁。几百年来的一座巍巍陵园,仅存几株枯树,一抔黄土。所幸,埋于大堤下,匿于埧塘内淤泥下的部分石器及所有地下墓葬均完好无损,得以保存了下来。
一九八四年,经蚌埠市建设委员会批准,怀远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常坟区城镇建设规划中,将墓区规划为“遇春园”景区,远在北京的常任侠教授,闻讯后,欣然为之亲题写园名。
一九九九年四月,常坟镇政府成立“常坟镇遇春园建设指挥部”,以政府拨款和个人捐款的方式,筹措资金,对“遇春园”景区进行了一期工程建设。
遇春园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常氏三王墓陵园区;常遇春纪念馆;明、清时期较为著名的常氏后裔陵墓;新建的部分文体、娱乐设施。
一九九一年在部分有识之士的倡议下,通过向群众募捐集资的方式,首先将常氏三王墓进行了初步的护理、维修。
常氏三王墓,墓主为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亲。因常遇春功勋卓著,卒后被封为开平王,同时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曾祖父四三公,追封开平王,谥庄简,通称开平庄简王,简称庄简王,祖父重五公,追封开平王,谥安穆,通称开平安穆王,简称安穆王,父亲六六公,追封开平王,谥靖懿,通称开平靖懿王,简称靖懿王,曾祖母张氏、祖母陈氏、母亲高氏,皆追封为夫人,故其墓通称为三王墓。
一九九九年六月,由怀远县人民政府将 “常氏三王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二OO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常氏三王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