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生炸圆子”

发布日期:2019-04-15 15:00信息来源:怀远县人民政府浏览量: 【字体:  

清朝中期,怀远县城出了王、任两家有名的厨师。王家厨师擅长以猪肉为原料,烹制出各种菜肴;任家厨师善于烧鱼。他们两家厨师用料讲究,操作精细。在怀远当地流传着“王家的肉,任家的鱼”之说。

清朝光绪年间,王家第四代厨师王士元,独具匠心,创新出了名扬淮上的怀远名肴——“生炸圆子”。“生炸圆子”选用肥瘦相间的猪五花肉为主料,用手工跕剁成肉泥,加入爆米花、料酒等和拌均匀,然后用手挤成丸状;将油在锅内烧至七成熟,把肉丸放入油内烹炸,并不停翻滚,肉丸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待用,称为一道过油;用淀粉勾芡,加入糖、盐、醋、蒜片、苹果丁等辅料,放入锅内烧成汁;食用前将炸好的丸子再放入滚油锅中过油,称为二道过油,二道过油入锅加热即要捞出,不能久炸,制作汁芡和二道过油须同时进行;将二道过油后的丸子和汁芡,分别用容器盛装,端至桌席,将热汁浇到刚出油锅的热丸子上发出的响声,俗称“平地一声雷”。“生炸圆子”成品色金黄,外酥脆,里香嫩,汁微酸而略带咸味,口味独特,老少咸宜。

“生炸圆子”和“人参鱼”从清末流传至今,深受食客喜爱。1983年,全国各地名厨赴京参加比赛,安徽省进京的“淮上菜”厨师,做出了具有鲜明沿淮地方特色的怀远名肴——“生炸圆子”和“人参鱼”,被一致誉为“淮上菜”的经典代表。不少海外及内地的怀远人士回乡之际,也总不忘到饭馆点上这两道家乡名肴,以不忘乡情根本。
      由于制作工艺繁杂,用料精细,近年来,受到各种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现在怀远能够操制这两道名菜的厨师已寥寥无几,经营这两道菜的饭馆酒店也屈指可数。目前,怀远城关的任家菜第六代传人何胜先和王家菜第六代传人钮立传,尚能掌握完整的制作工艺,可是由于后继乏人,“生炸圆子”和“人参鱼”这两道淮上名肴,已濒临失传。
      2009年,“生炸圆子”和“人参鱼”被收入《蚌埠掌故》,并同时入选蚌埠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